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我国旅游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旅游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2-22 来源:乌哈旅游


浅析我国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目 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1引言…………………………………………………………………………………3

2我国旅游业的现状…………………………………………………………………3

2.1 三大市场的发展………………………………………………………………3

2.2 我国旅游法制建设……………………………………………………………4

2.3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5

3我国旅游业与世界旅游强国的比较……………………………………………6

3.1世界旅游强国的概述…………………………………………………………6

3.2我国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6

3.3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旅游强国的建议………………………………………7

4我国旅游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8

4.1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外部机遇市场……………………………………………8

4.2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8

5可持续发展战略……………………………………………………………………9

5.1可持续发展的概述……………………………………………………………9

5.2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0

6产业融合——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10

6.1旅游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10

6.2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11

6.3旅游产业融合的影响…………………………………………………………12

7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中文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未来五年乃至十年,是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持续、高速、健康增长,也是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本文首先阐诉了旅游业的地位和趋势以及三大市场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同时认识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时,重点研究和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

关键词:旅游业;国际化;战略;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当今世界,国际分工已经从十九世纪追求效益为目的的国际化分工,发展到二战以后以规模效益为中心的专业分工,又进一步在当代形成了一种以价值链为纽带的新的国际分工。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并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发展主流,而旅游业在这种浪潮的推动下也飞速的发展并向国际化的方向推进。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的旅游业以及研究如何把本国的旅游业推向国际市场成为旅游强国。旅游业是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大功能的朝阳产业,而现代旅游业是一个天生和国际化大环境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其迅速发展得益于通讯和运输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国际化、资本流向的国际化使得世界各国的旅游业越来越相互依赖、紧密联系,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也都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呈现一体化的无国界状态。

2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起步晚、基础差、速度快,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现状。发展模式上是先发展国际旅游,后发展国内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位的出境旅游国

家、第一位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所以就目前我国的旅游现状来分析,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2.1三大市场的发展

中国的三大旅游市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分别起步,按照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先后顺序发展,并在1997年随着对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的开放,完成了三大市场并存的格局,并逐步走向协调发展。入境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市场的发育,入境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出境市场的发育,中国旅游市场走出了一条“入境市场推进、国内市场拉动、出境旅游延伸”的发展道路,并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育走向成熟。

2.1.1入境市场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入境旅游市场经历了以外事接待为主到以创汇为目标的完全市场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为入境旅游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入境旅游在较低起点的基础上,以政府的入境旅游的政策导向为依托,实现了了超常规加速发展的结果,入境旅游人数、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等重要指标都实现了明显增长,入境旅游在世界的排名稳居前十位。

2.1.2 国内市场 国内旅游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起步的,改革开放是国内旅游繁荣和发展的前提。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等积极因素的出现,在二十年的时间内,旅游人数由2.00亿人次增加至11.02亿人次,旅游收入由80.0亿元增加至4710.71亿元[1]。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入境市场和出境市场,成为国名经济的主体,并对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1.3 出境市场 在三大市场中,出境旅游市场是政府规制最严格、也是开放最晚的,政府采取了先行试点、逐步放宽的做法。出境旅游是新的消费领域和经济现象,是我国综合国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的必然结果。它也是目前三大市场中人数规模最小的一个,但发展前景不可忽视。2000年出境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以来,中国出境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出境市场之一,而且目前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市。

2.2我国旅游法制建设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需要有完善的旅游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务院法规、国家旅游局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地方旅游法规三大层次为主体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发展和管理的法制体系框架。但是,目前尚未出台一部完善的旅游大法来解决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行有效的国务院法规有三部,即1996年颁布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1999年颁布实施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由于社会整体的法制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使我们的旅游行业在法制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2.2.1现有的旅游法规规章没有形成体系。

(1)缺少综合性的旅游法律。应在旅游行业中制定一部比较完善的旅游法。

(2)法规规章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原有规定不符合旅游业发展新形势需要。

②相关法规规章之间不协调。

(3)部分规定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缺乏可操作性。

①旅行社责任险没有起到有效分散旅行社风险的作用。

②在市场治理整顿中,出现了多起因为《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有缺陷,而造成对违规企业不能查处或查处后地方旅游局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的情况,这已经影响了市场治理整顿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2.2旅游法制工作的“软件”还比较欠缺。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旅游法制建设的水平还不高。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法律素质还有待提高,执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①旅游管理中以行政命令干涉企业经营行为的情况还很严重。

②行政机关和执法机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③依法行政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④对法规规章的综合运用能力还不强。

(2)旅游企业的法制意识还比较薄弱。

2.2.3旅游执法方面的问题较多。

(1)旅游投诉制度需更进一步完善

①针对景区(点)、星级饭店的投诉缺乏处理依据。

②跨地区投诉问题。旅游行为涉及的地域很广,若出现突发事件,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的旅游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协作比较困难。应建立各个省市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明确责任,提高投诉处理效率。

(2)旅游执法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方政府对于景区的过渡开发和建设以及违规操作等现象,没有及时、严厉地给予处罚,防之此类现象继续恶化。

2.3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深,许多国家的经济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这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受到冲击,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有所下降。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贬值。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人名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会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再次,国内旅游市场有所缩减,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减弱了一些居民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使人们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持不乐观态度,当居民收入不稳定时,首先就会减少像旅游这类非必须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尽管旅游业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我们业应该重视到其敏感性。在金融危机期间,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的方案,例如;“低价旅游”将刺激旅游需求,“确保就业”将提升旅游地位,“上海世博”等等这些活动都将有可能进一步促进旅游的发展。此外,旅游也从业人员尽快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旅游行业才能在金融危机下生存并进一步发展。

3 我国旅游业与世界旅游强国的比较

3.1世界旅游强国的概述

对于世界旅游强国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概念,世界旅游者组织在对全球旅游目的地排序时,主要应用接待入境旅游者(过夜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两大总量性指标。世界旅游强国应该是一个较全面的、综合性的概念。既具有很强且可持续的旅游吸引力、核心竞争能力,又是一个至少在某一大的区域内成为主要客源主体的、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客源地国家。此外,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与一个国家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的。因此,世界旅游强国的基本前提:首先,“旅游强国”必须是“旅游大国”。其次,“旅游强国”必须有国际旅游影响力。

3.2我国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异

3.2.1旅游消费强度不高 一般旅游强国非弹性旅游消费占到旅游消费的一半左右,而我国的人均花费较低、人均逗留天数不足。尤其是在入境市场方面,入境游客人均逗留天数和国内人均逗留天数相近,与世界旅游强国入境游客人均逗留天数大大高于国内人均逗留天数的情况形成较大反差。

3.2.2旅游企业效益落后 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就是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净资产收益

率、旅游业每个受雇者创造的增加值、旅游企业平均有子公司数量大大落后于世界旅游强国。

3.2.3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我国目前对旅游的财政投入绝对值和相对值超过世界旅游强国。由于我国刚刚步入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行列,这样的资金如果用于国际旅游促销和旅游目的地建设,非常捉襟见肘。在旅游企业还很弱小的情况下,不仅不应模仿世界旅游强国给予小额旅游公共投入,反而应该积极地加强旅游公共投入。

3.2.4我国旅游商品种类单一,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旅游产品花色简单,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需要。为了使我国的旅游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应创建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增强对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同时,对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企业有生产谋划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建议

3.3.1 从粗放管理过渡到精细管理,强化管理的定量化和精确化。对于旅游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方面进行定量、细致化的管理。包括员工的工作量核定、工资、培训、调度、升职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从而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

3.3.2 以利润为中心过渡到以顾客为中心。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忙于开拓旅游市场,重视产品数量忽视质量,服务水平尚且不能令人满意。这样对旅游者的心理、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以及对某些问题产生偏见,影响旅游企业的形象。因此旅游企业应该从过去的以利润为中心过渡到以顾客为中心。只有顾客满意了,企业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

3.3.3 从国内经营到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与国家旅游企业联姻、聘请

经营管理能手等方式,提高国际化程度。积极参与世界各国的旅游交易会,并及时地同各个旅游企业进行友好交流和沟通,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争取早日把我国的旅游业推向世界的前沿。

3.3.4 从保守到创新,实施产品创新战略,开发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开拓旅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产品到员工到消费者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从而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发旅游者需求的新产品一次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

3.3.5 从业务经营到人的经营,建立以人文本的管理制度。做到真正认识人,全面培养人,合理组织人,不断激励人,适当约束人,有效保护人。做到以人为本是一个企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认识到员工是自己的内在顾客和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的意识,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利益放在企业管理成本的范围之内,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4 我国旅游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4.1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外部机遇市场

中国所属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而且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一批新兴客源地的区崛起,明显改善了我国国际旅游的市场区位,特别随着本地区占全球国际旅游市场份额的提高,作为这一地区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我国国际旅游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国内看,今后1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保障。旅游休闲逐渐成为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普遍消费行为,又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庞大的市场基础。无论从世界经济的

发展格局,还是从国内宏观保障来看,各方面条件都对旅游业的发展比较有利,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应不失时机地将旅游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就目前情况,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五个基本矛盾:首先是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同有限的旅游资源之间供给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第二个基本矛盾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基本矛盾是旅游业发展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与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之间的矛盾。第四个是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和改造环境的迫切需求与大部分旅游者环境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第五个基本矛盾是国际旅游业竞争的加剧与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

4.2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加入WTO后,按照我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的承诺,外国投资方在我国建设、改造和经营饭店、餐饮将取消设立形式和股权方面的限制,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做好应对挑战的工作,大力地改进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弥补不足。

4.2.1 宏观层次解决问题 政府应该为国内旅游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1)重视旅游规划工作 我国应该加强旅游资源供给以及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做好旅游规划工作。

(2)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整顿旅游市场次序、整顿势在必行。对一些违法行为应该严格地依照现行的有关法律依法追究其责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建立预约消费制度和预约信用制度 消费者可以再节假日来临之前,安排出行计

划,预约服务。这样可以减少假日安排的盲目性,有利于商家提高服务质量,使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消费。

(4)制作发布信息,宣传介绍我国的旅游资源,给旅游者以视觉的真实感受。

(5)学习外国经验,进行休假制度创新。让旅游者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出游。

4.2.2 微观层次解决问题 旅游企业自身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准备迎接挑战。

(1)加强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由于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单一,每逢节假日,消费者集聚于一些消费热点,势必造成拥挤和供给不足。企业只有提供新奇多样的产品,才能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旅游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足发展。

(2)提供个性化和优质的服务 目前,旅游企业忙于开拓市场,重视产品数量,忽视质量。从总体上看,服务水平不能令人满意。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价值是由有形和无形两部分组成。特别是无形的服务部分更应该让旅游者满意。另外,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业,尤其是一些窗口行业也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

5可持续发展战略

5.1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旅游业既遇到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又于国际旅游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要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必须把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置于优先地位,加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旅游业发展要以不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的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应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吸引力。同时,旅游业还必须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扭转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旅游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初步形成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与协调管理机制;建立若干个国家级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争取在国家级重大项目策划和开发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旅游经济体制改革和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注重发展质量、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科技强旅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的同时,加强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2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2.1 加强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保障资源的永续利用,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减缓旅游资源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坚持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开发、节约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对高品质和稀缺的旅游资源实行严格的保护性开发。

5.2.2 加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管理与科学利用,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5.2.3 大力加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旅游科普工作,提高旅游者、旅

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环境氛围。

5.2.4 切实将科技强旅战略贯彻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大旅游科技投入力度,广泛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单位合作,争取近中期旅游科技化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5.2.5 逐步完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改变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的局面,努力推进旅游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加快政企分离、促进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强化旅游宏观管理力度。

6产业融合—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

6.1旅游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导致了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许多演化经济学家就此提出了产业融合的理论,旅游业在这个浪潮的带动下,已经显露出了“跨界”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新型产业功能逐渐显现,如旅游景区兼具影视文化基地;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演进,如旅行社集会议组织、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展览策划于一身,种种迹象表明,旅游业悄悄地对其他产业进行着“渗透”,在各个层面与其他产业进行对接,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各种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以行业实践丰富着产业融合的内容。

6.2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过程,最初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分立,由于产业是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当两个同产业分立是,各自存在

退出壁垒、相互之间则存在着进入壁垒,这时产业之间存在各自的边界。此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同特性或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他们之间的可替代性非常小,企业的竞争行为建立在边界清晰的特定产业范围内。随着信息技术和体验经济的兴起,社会经济状况的相似性、消费者旅游偏好不同形成的跨产业需求、多种产品联合使用的互补性、政府经济性规制的放松等因素,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由分立走向融合。同时产业体系,赋予了该产业以旅游功能“使原先传统的边界模糊起来,彼此共生共赢”。

目前的旅游业跨界融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另一种是旅游业与非服务业的融合。第一种类型属于第三产业的内部融合,是出现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新型服务业业态的过程。这种融合表现在互相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兼具旅游业的特征,与原有旅游业形成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信息服务商、旅行社、航空公司。第二种类型属于服务业的产业外融合,旅游业与工业和农业的边界模糊化,出现兼具农业和旅游业或工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业态,工业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是典型的代表

产业融合是产业演化的高级表现形式。孕育着新产业的诞生,因此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特征是创新。从产品角度来看,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创新,反映在旅游动机和旅游线路以及附加服务上的创新。从市场开发角度来看,会展旅游、企业内需要培训的员工、力图改变容貌的爱美之人、晚年享乐的老年人……都在进入旅游企业的视野,成为最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市场。参与融合的产业,无论是旅游企业、其他服务企业还是农业和制造企业都在业务和流程方面相互磨合,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格局,这又是另一层面的创新。因此,产业融合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旧有突破和创新,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提供了路径。

6.3旅游产业融合的影响

6.3.1 对旅游业的再认识 “综合性产业”代表了以往对旅游业的认识,借助产业融合的视角,旅游业涉及的发面更广。旅游业的扩张轨迹就清晰了许多,旅游业是以旅游需求为驱动力的产业,产业链是围绕旅游需求构建的。在传统的“六要素”基本构架上,以横向和发散性的思维区扩展业务和创造增值空间,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融入到更多相关产业价值的分配体系中,突破行业业务范围窄和收益低的尴尬境遇。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旅游业发生富有深远意义变化。知识经济提高旅游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供给的质量。知识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推动着旅游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又对其他产业的增值贡献加大,使旅游业步入了现代服务的行列。

6.3.2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导致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而且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企业的结构更趋于柔性化和扁平化,具有以最短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市场,进行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就奖励旅游而言,旅游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实质上已经融入到客产方人力资源管理范畴,要跨越市场的最基本接触,进行深入的沟通、联盟式的合作,才能开发具有激励效果的旅游方案。另一方面,一般在融合地带会产生具有组织信息交换功能的平台性的垄断性企业组织。

6.3.3 旅游功能的模块化 旅游业的产品融合带来的另一个突破性的认识是,旅游功能的模块化,由于产业边界的模糊,旅游成为一个价值模糊块并嵌入到其他产业的价值链当中,成为产业链的增值点。模块化的发展模式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升级、组织、网络、信誉和社会资本等高级资源成为主导因素,超越了以往旅游发展的推动要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旅游业与网络社会的紧密联系,达到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7结语

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更多的科技投入即要更多的利用科技力量,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和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完善旅游设施,保证实施优质、高效、安全、便捷舒畅的旅游活动,扩大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增强旅游业的持久生命力。同时,加强旅游法规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国际化的发展并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编.中国旅游就业发展重大课题调研成果汇编[G].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杨颖.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是视角[J].旅游科学,2008,(44).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家刚.中国旅游客源概括[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曹诗图.旅游开发与规划[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刘丽君,郝彦革.浅谈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8,(8).

[7]金力山.站在旅游国际化高度谋划战略性发展规划[J].杭州通讯,2007,(10).

[8]周红军.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J].魅力中国,2007,(09).

[9]刘娜,承德.发展旅游要走国际化路线[J].经济论坛,2004,(10).

[10]李晓功.对中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方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