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综合复习测试卷就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综合复习测试卷就答案(人教版)

时间:2023-09-18 来源:乌哈旅游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综合复习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共30分) 1. (2

分)文学艺术就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提炼。下列文艺作品和历史现实之间关系错误的

是( )

文艺作品

A B C D

《战争与和平》《英雄交响曲》《美国的悲剧》《格尔尼卡》

史实

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对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的歌颂经济大危机下美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

2. (2分)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个新的理论和信仰开始升起,这是一个建立在丛林原则

上的信仰。信仰提倡的是强者对弱者的“自由竞争”,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强者对弱者的掠夺。这一论述揭示了

( )

B.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D.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A.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C.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3. (2分)1922年2月6日,在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此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4. (2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

( )

分)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

( )

D.两个五年计划

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

( )

历史的进步。”与列宁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

5. (2分)帕尔默曾在《现代世界史》中说:“俄国革命对

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据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C.俄国革命胜利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出现涨6. (2

B.俄国革命实现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D.俄国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

分)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

( )

C.法国大革命D.新文化运动

焉。下列事件未曾受此“学理”影响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1

7. (2分)《大国崛起》中说到:“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

,,”材料反映了

( )

,,爱迪生则

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

A.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所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实践经验

B.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

C.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家率先开始,再扩展到其他国家8. (2

D.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从一个国

分)马克思认为,一切革命都是以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对于资产阶级是这样,对于无

最早尝试这一思想

产阶级更是这样,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把夺取政权作为自己首要的目标。的是( )

A.宪章运动B.《共产党宣言》发表9. (2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

分)下列历史事件虽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有共同的历史背景,这一历史背景是

( )

A.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影响C.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10. (2

B.工业革命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影响

18世

分)很多学者认为英国人洛克的思想绝对算是启蒙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但在

纪的时候,英国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思想家的批判性不强。但法国有一大批强大的学者,他们攒足了气力批评法国政府。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英法两国A.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宗教信仰的差异

( )

B.政治制度的差异

11. (2分)潘恩在《常识》中写道:“假定一块大陆永远要由一块岛屿来支配,那是件荒谬的事,,英国和美洲就彼此的关系而言,观点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2. (2分)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史上最彻底、最典型、影响最广泛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关于大革命期间的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

《人权宣言》④处死路易十六⑤建立法兰西

颠倒了大自然的通常秩序,,”

下列文献最符合此

①攻占巴士底狱②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③颁布第一帝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④③⑤

13. (2分)哥伦布是热那亚人,为英国寻找西北航线的卡波特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意大利,这决非巧合。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2

( )

A.哥伦布是在意大利王室支持下进行的远航响

C.新航路的开辟是文艺复兴精神的外在表现14. (2

B.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

D.新航路的开辟都是由意大利人完成的

.权

分)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的多极化趋势15. (2

)

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格局

分)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材料分析题 (共30分) 资料

(10分)回首,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铭记与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御侮”,洋务派

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船舰;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同样处于危机之下的日本,也走上了变革的道路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

﹣﹣整理自岳麓版教科书

界历史》

16. 【史实梳理】

依据材料,谈谈日本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学习?

17. 材料二: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人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成为1895年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他们就成了笨拙而忸怩的学生,在童们的嘲骂.

20世纪初的东京街头上,往往因其发辫和衣着而受到玩

.这样

《中国历史》、《世

3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马里乌

詹森

【问题分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圣贤”变成了“乌合之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8. 材料三:这是

19世纪下半叶一水之隔的邻邦,一边是从圣贤到乌合之众,而另一边则

两种不同的归宿,这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吴燕《落霞》

【感悟探究】

“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你的认识.(要有观点,有史实,史论结合资料

)

.

.面对这样的结局,谈谈

.

崛起为亚洲帝国主义,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

(10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

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

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

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 上述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20. 材料二: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棉纺厂和装配线分别使用什么作为动力?汽车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1. 材料三:《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科学成果项目蒸汽机电话发电机

基础研究年份1687 1820 1831

应用研究年份1711 1876 1888

4

生产推广年份1785 1881 1889

计算机激光

1936 1958

1946 1960

1946 1961

你能获取哪些主要历

从材料中科学成果项目的基础研究、史信息?

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年份的间隔,

2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资料

(10分)20世纪,有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

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3. 【救国篇】

材料一:“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族人,是恨害汉

.

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即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批判革命党内片面“反满”思想

的讲话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了什么革命?建立了怎样的国家?“恨害汉人的满洲人”的实质是什么?24. 【建国篇】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

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

议上致开幕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一文件有什么重要作用?

25. 【强国篇】

材料三:“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

.“社会主

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

﹣﹣邓小平讲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26. (4)

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答案

5

一、单选题

1. 答案:C 2.答案:D 3.案:B 10.答案:B

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解析: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故A表述不

正确;从题干材料“权力”表述可知指的是政治格局,不是经济格局,故B不符合题意;当今美国仍处于世界霸主地位,故C表述不正确.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终结,随着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的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 答案:D

15. 解析: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解答】据所学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是在当时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实行的一项非常政策,

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

对于战胜国内外敌人起了积极作用,新经济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两者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资料1

16. 解析:由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创立近代化军队. 答案: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创立近代化军队

.”可知,日本引进

.

17.解析:由材料“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人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成为1895年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中的1895年变成乌合之众可知,变成了“乌合之众”.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

这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中国人从“圣贤”

18. 解析:“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有:日本自上而下,救亡图存,积极革弊立新,政治体制,教育,军事,经济等全方位改革,因此,很快崛起;清政府为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只进行技术、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教育,政体迟迟不愿改革,最终错过改革的大好时机,在内外交困的格局下,土崩瓦解.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甲午战争等相关历史事件的思考中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资料2

19. 解析:由材料“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等可知工业革命爆发需要有市场、资金;由“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工业革命爆发需要有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6

.

答案: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0. 解析:棉纺织业的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主要依靠蒸汽机作为动力.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线生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汽车、飞机等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答案:棉纺厂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亦可).

装配线使用电力作为动力

.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1. 解析:从材料中科学成果项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年份的间隔来看,生产推广与基础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生产推广与应用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术越来越紧密结合并迅速应用于生产. 答案:生产推广与基础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应用于生产

.科学和技

生产推广与应用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

.

(其它答案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2. 解析: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事实就可,应该辩证地看待.例如:计算机的应用如网络技术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全球空间,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计算机的应用改善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社会交往等.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垃圾污染环境,信息泛滥,虚拟社会让人沉迷,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我们需要趋利避害,积极应用于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方面

.

.

答案: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事实,答一个方面给一半的分例如:计算机的应用如网络技术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全球空间,

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计算机的应用改善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社会交往等.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垃圾污染环境,信息泛滥,虚拟社会让人沉迷等. 资料3

23. 解析:由材料“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可知,本材料描述的是辛亥

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民族主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恨害汉人的满洲人”的实质是反对清王朝反动统治

.

答案:辛亥革命(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民主革命亦可得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中华民国亦可得分);反对清王朝反动统治(答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或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亦可得分). 24. 解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直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才出现. 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用(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

(答《共同纲领》亦可得分

通过了《中华人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

25. 解析: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7

答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改革开放之路给一半的分)

26. 解析:孙中山推行三民主义;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并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邓小平领导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可见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民族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文明和谐;人民的自由幸福等

.

.

答案:民族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文明和谐;人民的自由幸福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