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阅读2017-02-17阅读原文 一部《红楼梦》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聚散”是《红楼梦》的一大主题。
在这里,既有宝黛初会的喜相逢,也有探春远嫁的悲离别;在这里,既有元春省亲时的盛大繁华,也有诸芳流散时的凄凉冷清;在这里,既有“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富贵尊荣,也有没籍抄家、树倒猢狲散时的穷途末路。在这里,有笑有哭,有痴有怨,有悲有喜……
正如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阅读《红楼梦》,在悲喜变换中,静静体悟出世事无常的人生至理。
宝、黛、钗是《红楼梦》的主人公,对于聚散,他们也都有各自
的看法。
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苦的身世和强烈的自尊心使她非常敏感,孤高傲世,因而她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而宝玉是贵族世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子哥,从小生活在贾府主子丫头的呵护关爱之下,习惯了热闹,因而喜聚不喜散。他“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及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两人看法看似截然不同,实则都是对长相聚的执着。
宝钗虽为皇商之家的千金小姐,但父亲早逝,家业在糊涂哥哥手下日渐衰败,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早早地成熟起来。她虽和黛玉年纪不相上下,心智上,却俨然是一个成年人,因而对于聚散,她更加随
性洒脱、积极向上。她在柳絮词中写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对于聚散,宝钗这淡然的态度令人钦佩,希望我们有一天能做到“任他随聚随分”,聚时把酒言欢,散时不诉离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