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卷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卷

时间:2023-08-23 来源:乌哈旅游
《记念刘和珍君》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浸渍(zì) 拖沓(tà) 油脂(zhǐ) 锲(qì)而不舍

B、睚眦(zì) 里弄(lòng) 泥淖(nào) 长歌当(dàng)哭

C、夯(hāng)筑 匹(pǐ)配 请贴(tiě) 力能扛(káng)鼎

D、璞(pū)玉 囹圄(yǔ) 漱(shù)口 殒(yǔn)身不恤(xù)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廖落 桎梏 玷辱 桀骜锋利

B.愠色 鼓泄 惨淡 陨身不恤

C.黯然 苍桑 尸骸 鄙陋没世

D.罗网 屠戮 绯红 长歌当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二、课内阅读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③记念刘和珍君。

1.文段中①②③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3分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话有什么含义?4分

4.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5.“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6.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3分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

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2.“其”指代的是( )。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

A.赞成 B.不赞成 C.认为有可取之处 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小狗包弟》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壁 租赁 篱笆 胆战心惊

B.乘凉 作揖 叱骂 绿草如荫

C.煎熬 解剖 创伤 遐思迩想

D.歉意 浩劫 蛀虫 情投意合

2.阅读文章第1段,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文章用哪些故事表现了包弟的可爱之处?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包弟的可爱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4.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请说说你的理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稳健(jiàn) 踱步(duó) 顿时(dùn) 恪守不渝(kè)

B.酣畅(hān) 欺侮(wǔ) 瘦削(xuē) 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g) 激亢(háng) 抛掷(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阴凉(yīn) 涕泗交流(tì)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风和日丽 左顾右盼 状极愉快 涕泗交流

B.张口大笑 黄流滚滚 博闻强记 不能自己

C.泪下沾襟 大汗淋漓 短小精悍 叱咤风云

D.莅校讲话 步履稳健 迥乎不同 屏息以待

3.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

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 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B.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是梁实秋的一篇演讲稿。本文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C.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创作以散文小品着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D.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五四时期,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7.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8.阅读第⑥—⑩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

9.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一处令你最有感触的画面,并简要说明这幅画面为什么触动了你。

答:

10.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

11.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1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答:

13.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的中间的一张有什么作用?

答:

14.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