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老舍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视角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视角

时间:2024-04-05 来源:乌哈旅游
201 2年7—8期 蕨 .高教 Shaanxi Jiaoyu・Gaojiao 化艺术 【摘要】独特的文化视角使得老舍丰富的文学作品别具特色,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和评论家。作品 蕴含的幽默与“京味”十足的个性化语言、类型化市民形象的塑造以及文本所蕴涵的满族素质等都鲜明 体现出老舍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视角。。 范萍 【关键词】老舍 语言 人物塑造 满族素质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堪称是庶民文学的高峰。凭着深厚的生活积累、坚实的语言功底 结晶,是小胡同与大杂院这种文化氛围的体现,有着独特的文化 历史韵味:质朴醇厚、温柔谦和、幽默机智。《四世同堂》中,大量 和不懈的艺术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作视角。老舍凭其 特有的感悟和经历,以北京人和北京事为背景,借幽默的笔调, 表现出浓厚的满族情怀。他的作品的重要价值,突出地体现在对 文化批判以及国民性问题的极度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的 反省与思考。 个性化语言所凸显的文化意蕴 使用了极富北京特色的俗语(他妈的,用共和面弄坏了我的肚 子,又给我点药,打一巴掌揉三揉,缺他妈德的)、惯用语(我可也 不能给冠所长丢了钱,放下秃尾巴鹰啊)等,这些都使小说的语 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 其次,老舍用“京味”语言来描绘北京的风俗人情。从小说中 的文化来讲,老舍使“京味”文学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 是对浓厚深重的北京文化的阐述,北京文化的基调是深厚、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伟大的作家都是语言的巨匠。老舍先生 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巨人,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在语言运用上也别具风格,把中国文学语言提高到了一个新的 水平。本文从幽默、京味两个方面来讨论老舍的语言艺术及其所 显现出的文化内涵。 一广、雄浑,不管怎样改朝换代,都透着一股天子脚下的那种从容 不迫、四平八稳。用北京平民语言,写北京平民的生活情趣,写北 京的自然景观,写北京的历史风俗,写北京的“官样”文化。正像 老舍所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 、幽默蕴含的文化意蕴 杏儿茶的声音,我都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 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描绘它。它是条清 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4] 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化视角 老舍在创作小说时,一般都采用幽默的笔调,使其产生一种 喜剧效应,然而老舍的幽默多是带着喜剧形式的悲剧,笑衣下藏 着苦果,他的幽默始终抹不掉心酸的味道,使读者在嬉笑之余, 总会从中咀嚼出悲剧的意味,不管如何逗笑,实际却很沉重,将 喜剧和悲剧这两种似乎对应的艺术成分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形成笑中含泪的老舍式幽默。 不同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理 解和分析。“他致力于描写市民的悲惨生活和悲剧命运,揭露社 会黑暗和时代荒唐”。 一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 色色”。【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对劳 、老派市民形象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代表。他以 “知足保和”为人生信条,根据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总以 为在小羊圈胡同中,只需要备足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用装满石 头的破缸顶住大门,就能万事大吉。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日本侵 占北平八年,祁老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但没有消灾避难,反 而使全家人都经受了战争风雨的考验和洗礼:祁天佑遭Et本人 凌辱自杀、瑞丰可耻地死去、瑞全参加抗战、小妞儿活活被饿死 ……一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喜剧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严肃态 度和悲凉叹息。《茶馆》的悲剧基调,反映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残酷 现实。剧中安分老实的松二爷自己正“瞪着眼挨饿呢”,可一提起 喂黄鸟顿时来了精神,说什么“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I..…・一 看见他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这是荒唐可悲的畸形的社会形 态,也是可怜又可笑的人生命运。人们在大笑一场之后,品尝到 在当时黑暗社会环境下人们所经历的辛酸苦涩,在含泪的笑声 幕幕震撼人心的现实,一次次打破了祁老人几十年的平 中咒骂黑暗的旧社会。老舍的语言看似幽默,可就是这种幽默的 背后足以揭示出令人作呕的心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蕴 静生活。通过这些残酷的现实,老舍想告诉世人的是,封建守旧 传统文化中的善良软弱、胆小怕事等弱点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正产生着严重威胁。当祁老人发现自己老一套行不通时, 也终于勇敢地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民族的尊严。至此,老舍 的笔挖掘出老派市民身上所蕴涵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人们 得到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看到了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 含在其中的社会批判,在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体会到老舍对于 生活态度的严肃。 二、京昧 首先,老舍的“京味”文学主要表现在他使用京味十足的文 学语言。“老舍开创了用北京话、包括它的口语来表现北京人生 老舍通过祁老人的形象,提出了进行民族文化反思的问题。 二、新派市民形象 活的先河,大大展现了这种地域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嘲他作品 中特有的传神的“京味”语言,是老北京中下层市民阶层文化的 这类人物形象以《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为代表,他是成长 201 2年7-8期 蔌 放唷。高教 Shaanxi Jiaoyu・Gaojiao 化艺术 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又经受了欧风西雨冲击的中年知识分子形 《茶馆》中的孙二爷和常四爷,分别是老舍批判和维护的对 象。孙二爷是满族人,几百年来满族人积攒下来的文化旧习在他 象,在西方的文明感召下向往新的生活方式,却又被传统的观念 所束缚而无力自拔、怯懦、折中,这类人是老舍所含泪鞭挞的“过 渡人”形象。当外敌入侵、祖国沦陷的严峻时刻,他不愿与汉奸同 流合污,却又因家庭背景陷入尽忠与尽孝两难矛盾中难以自拔。 这正是那些受传统文化束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不能保家也不能卫国所造成的精神折磨。“是伦理的家庭责任观 念和革命的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由之而起的惶惑以及腼腆偷生 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有一颗热心肠但胆小怕事,行动懒散, 整El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玩鸟。当“铁杆庄 稼”没有了的时候,他仍旧不愿自食其力,只是回忆过去的生活, 幻想未来的好日子。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愿让鸟儿饿着,一提 起鸟儿他就顿时有了精神。这类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终日浑浑 噩噩度过直到结束人生。常四爷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茶馆》 中,他热情诚恳,刚直不阿,骨子里散发出一股生命的活力,他是 受到挖苦、批判最少的一个人物。作者之所以要描写常四爷这一 的苦闷” ,培育了传统国民性中苟安忍从的民族文化心理。但同 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融汇了泪水与鲜血的战争中,传统文 化中的“国民性弱点”正在被改造,而出现在老舍笔下的思想矛 盾的“中间人”,这类人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又正是中国市民社会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年代,因而就具有了特定时代的典型性。 三、城市贫民 形象,要让人们知道旗人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人士。在清朝末 年,他吃着皇粮坐在茶馆的时候,就瞧不起“吃洋饭”的马五爷, 瞧不起崇洋媚外的国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一颗爱国心。他眼 看着朝廷腐败,大量白银流向国外,而本族穷人却饿得没饭吃, 尤其是感到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后,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 清国要完!,'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他受辱的牢狱生活证明了自己敢做敢当、刚正不阿的满人性 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真实而准确地反 映了旧中国城市最底层平民的悲惨生活。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 到城市打拼的人力车夫,除了有中国农民具有的憨厚与朴实,还 有着健壮的臂膀,他勤劳、善良,有着坚韧的品格。他的人生理想 是能有自己的一辆车,然而命运却从不眷顾他。三次买车的悲惨 格。这个真心爱国、赤胆忠心的人物,依然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面对老百姓被无情蹂躏欺辱的现实,常四爷心如刀绞,然而又无 能为力,带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而饮恨终生。老舍艺术地再 现了清王朝统治时期八旗制度下满人的生活常态,从中发现老 经历使他变得灰心油滑起来,他开始追求金钱与享乐,喝酒、吸 烟、赌钱,甚至下贱地接受夏太太的引诱,后来他遇上了善良的 曹先生,认识了小福子,振作起来打起精神把小福子接来一起生 活,然而命运像是在故意捉弄他,小福子的突然离去打碎了祥子 对生活的最后信念,最终堕落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小说 所反映的是那些还没有探索出人生出路的城市贫民在迷茫中寻 找希望的痛苦彷徨的思想情绪。 舍对本民族文化既批判又眷恋的矛盾感情。 上述林林总总,尽可以看出在老舍的创作中,表现着清晰可 见的满族文化素质。 以上,通过对老舍作品中几个突出的文化视角的分析,可以 看出,不论是“幽默”、“京味”的语言,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 老舍的人物是他心灵的揭示和精神的张扬,那“一半爱一半 恨”17]的眼光的注视下,使得老舍对于人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他 是作品中所表现的满族情怀,作者都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具有 深刻意义的人文关怀。老舍通过展示纷繁复杂的广袤社会,运用 饱含同情和理解的悲怆、意味浓厚的批评,使作品具有一种震撼 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中说:“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 处,我爱好人,可好人也有缺点。” 并不是说老舍对是非含混 不清,而是体现出他的一种宽厚的人道主义立场与他内心的平 民意识。在他的笔下,即使像虎妞那样从外表到内心都丑恶的 人,也有值得人理解和同情的地方,“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F17166) 他在对人物进行讽刺批判的时候,总是带着宽厚与温柔,用幽默 的笔调,调侃似地叙述中包含着作者对民族败类的鄙视、贬责与 同情。 作品中蕴涵的满族文化素质 人心的深沉的力量,让人警醒和反思。 参考文献: [1】老舍.谈《茶馆》【AJ.老舍文集(第16卷)f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91:471. [2】老舍.茶馆【M】.老舍剧作ig[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100. 【3】王一川.京味文学第三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5. 《四世同堂》中的核心家庭祁家,几乎每一个人,都从不同侧 面带有几分满人式的性格品质。祁老人在快当亡国奴的时候还 不忘记礼数,想着怎么过自己的生El,“别管天下怎么乱,,fll''ll;tl ̄ 平人不能忘了礼节”。虽然自己也不过是平民百姓,但却总忘不 f41董克林.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A1.中国现当代 文学名作欣赏fcl-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54. [5】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M】.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2005:142. 曾广灿.老舍研究纵览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5:55. 了把人分出尊卑贵贱,严格按礼教习俗办事;瑞宣在听到台儿庄 大捷的消息后,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他十分激动但是 并没有“高呼狂喊”,因为他是北平人,他的做法必须合乎礼仪, 符合北平的庄严与肃穆。让人玩味的是,作者在作品中还特意说 了一句,祁家人是因为“自幼长在北平,耳濡目染地和旗籍人学 了许多规矩礼路”【8】。可见这些都是老舍把熟悉的满人的性格与 [7】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A】.老舍文集(第16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I979:166. 【8】老舍.四世同堂[M】.老舍小说全集(第6卷)【M】.武汉:长 江文艺出版社,2004:4. 满族的习俗附着在北平人身上借北平人来表现满族人。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