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2020-05-12 来源:乌哈旅游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单选题

1. ( 2分 ) (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2. ( 2分 ) (2020·浙江模拟)下列有关全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前的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还未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 B. 全球人口还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增长

C. 人口剧增将使得人均淡水资源、粮食资源日益减少

D. 控制人口的目标是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3. ( 2分 )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 A. 矿物质和化学品 B. 制冷剂中的氟利昂 C. 化学肥料 D.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

4. ( 2分 ) (2020·浙江模拟)下面关于人类活动致使臭氧减少危及地球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对流层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遭长波辐射的伤害 B. 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C. 臭氧减少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作物产量 D. 大气圈上层的臭氧层空洞会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5. ( 2分 ) (2020高二下·重庆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B. 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人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C.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 D. 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

6. ( 2分 ) (2019高三上·湖州期中)下列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 B. 温室效应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C. 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 D.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 7. ( 2分 ) (2019高二下·嘉兴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与酸雨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煤的大量燃烧 B. 氟利昂的使用 C. 工业废水的排放 D. 外来物种的迁入 8. ( 2分 )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下列不属于臭氧减少导致的危害的是( ) A. 南极冰盖开始融化 B. 农作物产量减少 C. 人体免疫功能减退 D. 皮肤癌患者增加 9. ( 2分 ) (2020高二下·盐城期末)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的是( ) A. 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 B. 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 C. 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 10. ( 2分 ) (2020高三下·哈尔滨月考)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可靠飞沫传播,说明病毒可独立进行代谢 B. 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 二孩政策是为了调控我国人口性别比例

D. 煮鸡蛋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但鸡蛋的营养价值不变

11. ( 2分 ) (2019高三上·大同开学考)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不断扩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B. 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阶段,人口也会出现了S型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C.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 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12. ( 2分 ) (2019·江西模拟)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13. ( 2分 )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C. 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

14. ( 2分 ) (2020高一下·南平期末)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举措不能达成该目标的是( )

A.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D.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的作物新品种 15. ( 2分 ) (2019高二下·番禺期中)在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其水中含氧量的变化曲线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16. ( 2分 ) (2020高三上·普宁月考)随着近年来的退渔还湖和不断治理,苏州的太湖的水质逐年提高,在今年夏天的汛期中,太湖防洪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 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 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应当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

17. ( 2分 ) (2020高二下·安徽期末)我们常见的蜻蜓以苍蝇、蚊子等多种害虫为食,苍蝇喜食粪便或腐尸,蚊子吸食动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物。“蜻蜓点水”时蜻蜓将卵产在水中,其幼虫在水中发育,可用来监测环境污染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苍蝇、蚊子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蜻蜓、苍蝇和蚊子的成虫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 蜻蜓、苍蝇和蚊子可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 上述实例说明蜻蜓既有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又有直接价值

18. ( 2分 ) (2020高一下·洛阳期末)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及他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C.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19. ( 2分 ) (2020高三下·重庆月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是因为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B. 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其正常功能 C. 桑基鱼塘是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D. 植物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缓解温室效应

20. ( 2分 ) (2020高二上·张家界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综合题

21. ( 5分 )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2. ( 3分 ) (2020高三上·通州期末)《海南日报》报道, 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在国内常被用作饲养鱼、鸟、家禽的饲料。然而,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饲养黄粉虫幼虫的过程中,发现这小小的虫子具有一项神奇功能--将塑料转化为有机肥,包括塑料中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俗称泡沫塑料)。请结合报道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简要写出“探究聚苯乙烯能否为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 (2)研究发现, 黄粉虫幼虫能利用塑料是其肠道中共生的微生物的作用。描述从黄粉虫幼虫肠道中分离聚苯乙烯分解菌的基本操作过程________。

(3)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从环保角度谈防治塑料废弃物污染的具体对策________(至少三条)。 23. ( 6分 ) (2020高一下·南平期末)藏羚羊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________。丙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

(2)藏羚羊主要位于食物链上的第________营养级。它的数量变化,对青藏高原其他种群数量会造成很大影 响。在维持高原生态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藏羚羊种群数量曾达到濒危状态。在国家的大力举措下,数量已有所回升。其中实施________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最有效的保护。

24. ( 7分 ) (2019高二下·番禺期中)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写出两点):________。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

(4)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25. ( 8分 ) (2017高三上·北京开学考)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

(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________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________,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________,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

(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________,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________.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________,可证实上述推测.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________,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A正确;

B、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B错误;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最近3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臭氧层的自然平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人类、生物和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中。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悉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答案】 A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当前的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A错误; B、在接下来几十年内,世界人口还将继续增长,据乐观推测,在达到大约110亿时才会稳定下来,B正确;

C、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均资源的下降,包括水资源、土地、粮食等,C正确; D、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上保持平衡是控制人口的目标,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 3.【答案】 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制冷剂中的氟利昂主要是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臭氧层空洞。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污染问题,由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垃圾和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造成了各类环境问题,该题主要考查对水体的污染。 4.【答案】 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波长为306.3nm以下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A错误;

B、氟利昂大量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臭氧分解量大于生成量,B正确;

C、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结果,C错误; D、地球的俘获热增加,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酸雨、水污染、物种灭绝等,据此答题。 5.【答案】 D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等,雾霾不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A错误;

B、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B错误; C、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D、一孩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提高了人口出生率,使幼年个体增多,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调节年龄组成,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的问题。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孩”政策的最终结果是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 6.【答案】 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解:A、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A正确;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与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无关,B错误;

C、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C正确; D、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臭氧层主要作用是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酸雨会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7.【答案】 A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煤的大量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A符合题意; B.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的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外来物种的迁入可能会破坏迁入地的物种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当雨水的pH<5.6时就形成酸雨。 8.【答案】 A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南极冰盖开始融化是地球温度升高引起的,A正确;

BCD、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这将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水产品损失,人体免疫功能减退,B、C、D均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9.【答案】 C

【解析】【解答】A、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这属于潜在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0.【答案】 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增殖和代谢需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A错误; B、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能抑制伤口处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B错误; C、“全面二孩”的措施,能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C错误;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但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需要辨析的知识是: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但肽键并未断裂。变性的蛋白质有利于蛋白水解酶对其催化水解,营养价值不会发生改变。 11.【答案】 D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

B、人口的增长不仅仅受环境容纳量的制约,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故应控制人口数量,防止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些列问题,B错误;

C、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逐渐增大,C错误;

D、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都成了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12.【答案】 D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Ⅰ人口数量在K值处徘徊,是最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不符合题意;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不符合题意;如今环境被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C不符合题意;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Ⅰ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接近K值处徘徊,为最佳模式;Ⅱ一开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下降接近K值,为第二理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 13.【答案】 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A正确; B、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B错误;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答案】 C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粮食危机的有效措施,A正确; B、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解决粮食危机和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B正确; C、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C错误;

D、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粮食危机和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能围湖造田,违背生态规律。 15.【答案】 D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该图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一个定值,这不符合实际,A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减少,后来又逐渐增多,这是不可能,因为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植物死亡,水中氧气越来越少了,B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减少,后来又逐渐增多,而且呈周期性变化,这也是不可能的,C项不符合题意

D、最初是水体污染较小,水中植物死亡的少,水中氧气还能维持较高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污染加重,植物死亡的增多,水中氧气含量就大幅度减小,几乎被一些微生物耗尽,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主要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观察图象来考查水资源的污染和防治,观察图象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点,如起点、拐点、终点和交点,只有理解好这些点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图象.水体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植物死亡,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逐渐减少,则水中溶解氧气也逐渐减少。 16.【答案】 C

【考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B错误;

C、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进而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自我调节能量增强,C正确;

D、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并非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而是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7.【答案】 C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苍蝇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蚊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A 错误; B、蜻蜓捕食苍蝇和蚊子,但是三者的成虫间不存在竞争关系,B 错误;

C、蜻蜓、蚊子、苍蝇分别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所以均有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作用,C 正确;

D、蜻蜓捕食苍蝇和蚊子等害虫,说明具有间接价值,能监测环境污染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蜻蜓以苍蝇、蚊子等多种害虫为食,苍蝇喜食粪便或腐尸,蚊子吸食动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物,说明蜻蜓与苍蝇和蚊子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蜻蜓幼虫可用来监测环境污染情况,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18.【答案】 C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错误; C、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C正确;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远大于直接价值,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也要源源不断获得太阳光照,固定太阳能,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B正确; C、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

D、植物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 20.【答案】 B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 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 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二、综合题

21.【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 (2)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3)1.96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1)人口剧增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煤炭等资源的锐减,同时会增加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从而使人的生存阻力增大,生存斗争加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的变化.(2)人口增长合理的曲线应是b曲线,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值.(3)设膳食结构调整前(草食)动物性食物

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X,调整后(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Y,则有:

÷10%+

÷10%÷10%=

÷10%+

÷10%÷10%,整理得:55X=28Y,

=

≈1.96.

故答案为:(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2)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3)1.96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其中a为J型曲线,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曲线b为S型曲线,种群数量先增长,后趋于平衡;曲线c中,人口数量先增长,然后保持相对稳定,最后下降.

22.【答案】 (1)参考样例:①取一定量黄粉虫幼虫,随机均分为两组。 ②对照组:喂食适量的麦麸;实验组: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定期测定并记录两组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

(2)参考样例: 取样:取黄粉虫幼虫肠道组织研磨,溶解于无菌水制成悬浮液;制备选择培养基:配制以聚苯乙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梯度稀释:样液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分离纯化: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法接种于进行选择培养培养;培养:适宜环境下培养

(3)参考样例:减少塑料袋、外卖食品的塑料包装使用;开发新材质的包装材料;筛选和培养微生物降解塑料;垃圾分类处理;颁布行政法规等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解答】解:(1)“探究聚苯乙烯能否为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需要用聚苯乙烯作为唯一营养饲喂黄粉虫幼虫,观察是否能正常生长实验设计思路:①取一定量黄粉虫幼虫,随机均分为两组。

②对照组:喂食适量的麦麸;实验组: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定期测定并记录两组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2)从黄粉虫幼虫肠道中分离聚苯乙烯分解菌的基本操作过程: 取样:取黄粉虫幼虫肠道组织研磨,溶解于无菌水制成悬浮液;

制备选择培养基:配制以聚苯乙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梯度稀释:样液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 分离纯化: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法接种于进行选择培养培养;

培养:适宜环境下培养。(3)防治塑料废弃物污染的具体对策:减少塑料袋、外卖食品的塑料包装使用;开发新材质的包装材料;筛选和培养微生物降解塑料;垃圾分类处理;颁布行政法规等。

【分析】根据题文黄粉虫幼虫能将塑料转化为有机肥,包括塑料中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俗称泡沫塑料),若要探究聚苯乙烯能否为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需要用聚苯乙烯作为唯一营养饲喂黄粉虫幼虫,观察是否能正常生长;从黄粉虫幼虫肠道中分离聚苯乙烯分解菌:将黄粉虫幼虫肠道组织研磨液接种到以聚苯乙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23.【答案】 (1)数量;标志重捕法;增长型 (2)二;间接 (3)就地保护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2)藏羚羊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因此藏羚羊主要位于食物链上的第二营养级。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此答题。 24.【答案】 (1)分解者

CO2;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2)

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合理即可) (3)3.1×108 kJ

(4)污染水体(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等);竞争;捕食藻类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甲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3)E中的能量可传递给BCD按传递效率20%计算,C获得的能量=1×1010×20%-(2×108+2.5×108)=15.5×108, C的能量又只有20%传递给A, 则A获得的能量为15.5×108×20%=3.1×108 kJ.

(4)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污染水体,专家建议:

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

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捕食藻类,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分析】主要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能将垃圾中有机物分解的是细菌等腐生的微生物,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煤碳燃烧后碳以CO2形式进入大气,图中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以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等;E中的能量可传递给BCD按传递效率20%计算,C获得的能量=1×1010×20%-(2×108+2.5×108)=15.5×108, C的能量又只有20%传递给A, 则A获得的能量为15.5×108×20%=3.1×108 kJ。化学药物处理水会造成污染,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与浮游藻类存在竞争关系,草食性鱼类可捕食浮游藻类.

25.【答案】 (1)竞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2)溶解氧含量低;有氧呼吸

(3)上升且高于对照组;适应(或“抗逆性”);新根长出 (4)蓝藻浓度过高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解:(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竞争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低,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适应(或“抗逆性”).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可证实上述推测.(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蓝藻浓度过高,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故答案为:(1)竞争 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溶解氧含量低 有氧呼吸(3)上升且高于对照组 适应(或“抗逆性”) 新根长出(4)蓝藻浓度过高

【分析】(1)凤眼莲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2)分析题图,图1中凤眼莲根区在对照组溶解氧含量高,而在有蓝藻的环境中溶解氧含量低,说明蓝藻环境对凤眼莲的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图2中凤眼莲的根系活力在60g/L的蓝藻环境中逐渐增强,并且超过对照组,而在120g/L的蓝藻环境中,根系活力逐渐减弱。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9分 客观题(占比)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 40(58.0%) 29(42.0%) 客观题(占比)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 20(80.0%) 5(20.0%)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单选题 20(80.0%) 40(58.0%) 综合题 5(20.0%) 29(42.0%)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36% 2 普通 64% 3 困难 0%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5(15.8%) 1,2,10,11,12,21 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0(42.1%) 1,3,4,5,6,7,8,11,13,14,15,22,24,25 3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2.1%) 10 4 群落的演替 2(2.1%) 16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1%) 16 6 种间关系 2(2.1%) 17 7 生态系统的功能 2(2.1%) 17 8 生态系统的结构 2(2.1%) 17 9 生物的多样性 2(2.1%) 20 10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3(3.2%) 22 11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3(3.2%) 22 12 种群的特征 6(6.3%) 23 1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7(7.4%) 24 1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7.4%)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