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刍议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刍议

时间:2020-09-10 来源:乌哈旅游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0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0.P.C QINGDAO MUNIOIPAL COMMITTEE 2010年第1期 N0.i,2Oi0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刍议 亢清泉 娄 雷 (1.山东省文化厅,山东济南250017;2.北京新浪网,北京10080)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人才的涌现。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出发,指 出高校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预备力量及试验基地,并与文 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期望 能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文化创意 人才培养 高校传媒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10)01--0110一O3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 而比对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数据显 的朝阳产业,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竞相鼓励和 扶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09年 我国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充分显示了 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关注。对于高度强调创 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创意人才是推动发展 的根本动力。因此,积极探索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 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究新形势下高校艺术教育 的发展路径,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促 示,美国纽约市创意产业人才就业率占城市就业总 规模的12 ,英国伦敦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率总规 模的14 ,日本东京创意产业人才就业率占城市就 业总规模的15 ,_2 而我国不足千分之一,远低于 国际城市文化产业就业率平均水平。而能够深入研 究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产业发展纲要的高级人才就 更少之又少,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 速健康发展。 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 的新课题。 一(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相比较其他产业,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与其相配 套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 人员68 以上从相近行业转型,远高于其他行业 26.4 的平均水平。专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 院系的培养机制尚未在高校中大规模组建,同时与 之相关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也未进行合理更新。另 外,文化创意类产业实践性较强,目前来看,各大高 校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校学生高分低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及不足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使得与其相关的人 才奇缺,这已经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途 径,尽快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 队伍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主 要存在的瓶颈如下: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 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 实际发展需要。相关媒体报道,我国广告创意人才 的缺口达74 ,网络游戏人才的缺口达60万人口]。 收稿日期:2009—12—06 能现象普遍。2009年青岛高校招聘会,87 的用人 单位认为很难筛选到具有迅速掌握实践能力的合格 员工。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也较难找到进修途径来 提升员工整体素质,74.5 的从业人员认为创意才 作者简介:亢清泉,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娄雷,新浪网高级编辑。 l1O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 P C 0l№DAO MUNIOlPAL∞MMITTEE 2010年第1期 No.1.2O10 能主要来自工作中的自我学习和不断积累。但是集 中学习的时间已经错过。 技能,而且还提供更多的平台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 和较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 可和称赞。 (三)人才结构严重失衡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 (一)高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上有 传承相依的关系 虽然不是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都经历 从业者以设计类、策划类和编辑类等专业职位居多, 管理、行政、教育等非专业类职位所占比例很低。而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最为缺乏的从业类型是 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策划创意人才。他们不仅要对 文化创意产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懂得经济、管 理、心理等学科知识,可以帮助一个集聚区、一个企 业迅速摆脱困境,步入正轨。其次,年龄结构过低也 使得行业发展缺乏宝贵经验。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人才调研情况为例,在被调查的775位从业人员中, 25岁以下人员占26.3 ,26~35岁人员占46.8 。 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 大量有经验的人才不断推进,过低的年龄使得从业 人员经验缺乏,很难在产业中担当重任。 (四)人才流动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专业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交流的 平台很少,只有几家电子服务平台如中国文化创意 产业网、中国设计联盟等几家网站以及几个展会如 上海、北京、深圳、济南的文化创意博览会等几个展 会。交流平台的不足使得人才流动的市场化程度很 低,相关人才往往局限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个行业发 展,地区间、行业间的交流极度匮乏,大量有用信息 不能共享,孤军奋战使得园区和企业举步为艰。而 一些优秀的人才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契 机。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在本地区间的企业中 频繁跳槽,使得各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每况愈下。 调查显示,77 的文化创意人才换过工作单位, 38.5 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人才流失严重口]。 二、高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存在的不足倘若不 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将严重影响国家文化创意产 业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难以扭转我们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的落后地位。追根溯源,我们要加大人 才在高校就读期间的培养。 事实上,我国高校已经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 才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 果。相关专业的开辟与整合,给了大学生更多了解 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和机会。相关高校在培养文化 创意人才方面不仅使其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 过高校教育,但不能否认的是,高校教育依然是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最重要途径。高校凭借其浓厚 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资源、广阔的校友人际关系 网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 时,从事较高层次交流的产业人才往往接受过高校 教育,因此,高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和 人才基础的层面上是传承相依的。 同时,因为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社会的不断向前 发展,对传统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导致传统 艺术形态的升级、更新和换代,而且还创造了大量崭 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品种。但在这些新鲜事物诞生 的同时,也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内容与之发生同样 的变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 发展。可喜的是,高校在这方面的改革正在有所改 善,动漫专业、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报考 的热门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的培养 模式,正逐步替代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为企业输送 大量合格人才。 (二)高校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 和人才支持 高校教育直接或问接的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和 输送大量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持。教育的魅力不在于 教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创新思维。极富创意和实用 价值的作品往往备受大众欢迎,高校凭借其优质的 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和造就了大学生具备较高的艺 术素养和知觉思维的能力,同时开拓了视野,用一种 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高校各类社团特别是高校传媒类社团往往聚集 了大量具有敏锐洞察力、持续创新力和强劲学习力 的专业知识素质与深厚专业功底的艺术类人才。各 类文化创意活动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并结 识众多业内知名的学者和业内相关人才,为未来从 事文化创意产业奠定良好的人脉基础。同时,高校 “敞开式”发展的特点给了那些虽不在艺术类院系, 却有志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青年学子一个展示才 华,成就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111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0URN^L OF THE PARTY SOH00L OF C.P C.QINGDA0 MUNICIPAL COMMI丌EE (三)高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 高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学科发展也成为 了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完善的保障。它们对文化创意 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负有很大的责任。作为文化创意 产业最重要和有效推动力的高校教育,在新形势下 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培养各类文化创意人才,促进 产业规模扩张及相关服务的创新、传播及应用。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会大大推动高校 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极具开放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会 让高校教育人员意识到旧的教育体制在人才培养方 面存在巨大的弊端,认识到学以致用才是大学生的 学习目标。在培养过程当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通过高校这个平台,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也锻 炼了自己的实战能力。另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给了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空间和实习保障,大大促进 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三、高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应注 意的事项 高等院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摇篮、实验基 地和交流平台,在高校的El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把 培养目标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为其核心目标之一。 面对如此众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实事求是地分析 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端正教育态度,推行因材施教 文化创意产业最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高校文 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在设定培养方式的时候应充分考 虑应用性人才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在招生制度、课 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和师资聘用 等方面都应向应用性倾斜。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 范围极广,不同专业未来从事的行业也大不相同,因 此,对从事广告、建筑、手工艺、设计、表演、传媒等行 业的创意人才;对未来从事影视工程、摄影技术、出 版发行等行业的技术人才;对未来从事园区管理、企 业运营等行业的管理人才来说,在培养过程中不能 “标准化”,而应因材施教,推行差异化教学。 (二)充分利用资源,搭建交流平台 要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增 112 2010年第1期 No.1,2010 强培养创意人才的能力,转变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 思维的禁锢,培养具有原创意和精品意识的创意人 才,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辐射作用,打造良好的文化 创意氛围。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努力推广学生的 优秀创意,帮助学生做好融资准备工作,提升学生社 会竞争力。要成为学生强有力的后盾,尽快使其创 意产品化,并获得经济收益。要大力开展各类技能 培训,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要求,有针对性 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及推广,不断提升在校学生的从 业素质,为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制定合理政策,促进人才流动 高校应利用其在政府政策制定上的特殊地位及 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改善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中的人才瓶颈和体制弊端。要建立健全文化创意 类人才的信息共享工程,切实通过举办一些具有特 色的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才在产 业中的流动。以优化产业机构、提高人才效能。要 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市场化,敞开国门,吸引更 多优秀的国际专家落户。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是技术、文化、经济等社会 产业内容互相融合交叉形成的聚合体,对人才的知 识与能力结构的复合构成有着特殊的需求,这种需 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该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夺 取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教 育作为其战略实现的必要保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应加快改革步伐,改变传统 的教育观念,以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 标,积极保持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高度结合,为高 校教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文化创 意产业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 人才形成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俊元.未来国内网游创意人才缺口 ̄.EN3.新民晚 报,2009—08—04. E23张骞.艺术生深造无须过“艺考”独木桥到国外攻读 艺术专业成新宠.EN-1.新闻晚报,2009—11—02. [3]赵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调查I-N].中国文 化报,2009—06—05. 责任编辑:马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