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知先生《教学合一》有感
长兴县金陵高级中学 文言
最近在一位恩师的推荐下,我细细品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一文,让我受益匪浅,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讲述他的教育。而我深深地被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所吸引,这些话语中蕴含着的却全都是朴素的真理。我回想从教十余载,一路走来有过迷茫与彷徨,但也一路披荆斩棘、勇往无前。读后这篇文章,我感觉如沐春风,似乎获得了前行的指路牌,终于整理好自己的思想、坚定自己的方向再次出发、一路前行。现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执着与收获,谈谈自己阅读后的几点肤浅感受。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这不正是新课程非常强调的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吗?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不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导培养学生“会学”。在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由于应用文有明显的结构特征,我之前也有过这样的误区:写作——讲解——背诵范文。我以为让学生背上几篇范文,学生就可以在考场上“依葫芦画瓢”。范文的使用只局限于“赏”而不是“析”,学生知道范文“好”,但“好”在哪里却不得而知。当下次写作中出现新的“情况”,学生很有可能会不知所措。后来,我慢慢尝试改变“思路”,从学生的习作出发,分析它们的典型问题,针对性的采用方法指导,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一篇好文章应该具备的条件,不断地修改、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因为现在的学习方式,就是未来的生活方式。
二.投其所好放得激情释放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个理念要求
1
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价值取向进行转变。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是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传授学生需要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释放他们的激情、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并且有效地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读书,不仅仅是充实课本知识,将学生视野由课本引向社会,拓宽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路,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作为教师本身来说,要做一个学无止境的人,只有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行动,方能在教的过程产生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倦意,也才能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望。平时在闲聊中,也曾这样调侃自己:“英语教师就是一个杂家。”无论是从专业素养还是方法理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没有各方面广博的知识,并不断的汲取和更新时代的新鲜营养是很难“站稳”课堂的。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在不断地鞭策自己多读书、广读书,从英语文学到教学教法、从心理辅导到知识百科无不涉猎。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因此,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学而不厌”才可以在教学中“诲人不倦。”亦如陶行知先生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映在学生眼中,刻于学生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好学的教师会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人如其名,始终以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人民教育家的思想言行指引着我们。我很庆幸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着那份执着,也很欣慰一路走来的点滴收获。我愿做一位探路者和践行者,以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为指引,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