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家。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作⼈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精神,我按照局统⼀安排于4⽉24-27⽇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汇报: ⼀、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地处海拔800⽶的⼭涧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个天然的“⼤氧吧”,⾃然⽣态优美。总⾯积10平⽅公⾥,其中⽵林⾯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蔬菜、⼟种⽜⽺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就餐和100余⼈住宿,直接从业⼈员近40⼈,间接从业⼈员80余⼈,20xx年接待23600余⼈,实现经营收⼊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数60余⼈,⽇平均接待游客3000⼈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达到300多万元,⼈均纯收⼊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发展绿⾊⽆公害农业,茶叶、⾼⼭蔬菜种植和⼟鸡、⼟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如荼。20xx年,在村⽀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占农民总收⼊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发展到⾦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式由⼝碑传销发展到旅⾏社组团旅游,旅游⽅式由原来的单⼀⾃驾游逐步提⾼了团队份额;从消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报价为主,经营状况⽇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苦⼜不稳的来料加⼯,投⼊到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且江西农村定期送⼟鸡,丽⽔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且将外出打⼯的⼥⼉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意红红⽕⽕,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还青⼭绿⽔本来⾯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两个村充分利⽤各⾃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然⽣态优势发展⼩桥流⽔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器⽆法洗澡、卫⽣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法满⾜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法上马,洗净后⽤开⽔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卖部出现销售过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便游客出发,以⼈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如归的感觉;餐饮⽅⾯,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品卫⽣,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设备,让游客吃得放⼼。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周边的环境卫⽣,但⼀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活陋习,⼀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盾⽇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活,但⼀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且楼间距越来越⼩,房屋越造越⾼,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家园就是增加收⼊”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清⽔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
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商⼩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匮乏,⼀直没有得到开发,上⼭道路是砍⽵⼈运输⽑⽵的通道,⼏乎⽆路可⾛,游客上⼭安全⽆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天,⽽且每⽉10⽇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发达地区⾏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展⽰农耕⽂化;⼆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批参与性⼴、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件事:⼀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章;⼆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的⾃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当地⼟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提⾼经营能⼒和经营⽔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量,合⼒抓好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县地处泛珠三⾓地区中南部,处在我国与东盟⾃由贸易区的黄⾦廊道上,位于市南⾯、区东北部,⾪属桂北经济区的南部,县⼈民政府则处于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3与国道321的交界处。
旅游产业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量,县地处优拓区,与⼤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了旅游产业的推⼴⼒度和政策⽀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速发展的⼤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旅游景区,五⼤旅游线路,六⼤旅游特⾊”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园⼭⽔景观、特⾊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主要有⽥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活动、⽵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业⼈员的素质尚待进⼀步提⾼,民居建筑有待进⼀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 (⼀)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中餐饮、住宿收⼊⽐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收⼊⽐重⼩,旅游综合效益不⾼。 (⼆)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体验参与性活动项⽬尚需进⼀步开发
县⼀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通道不畅;从业⼈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农家⽣活开展的参与性项⽬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定范围内存在。县⽬前尚有⼤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
县对独特的⽥园⼭⽔、民俗⽂化、饮⾷⽂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化品位尚需进⼀步提⾼。 ⼆、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乡村旅游⽇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柱。
(⼆)形成了较⾼⽔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之⼀。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园风光、⼭⽔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庄、**⽣态湖、***农场等⼀⼤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境旅游者***万⼈次,创汇***亿美元,分别⽐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万⼈次,旅游收⼈***亿元,分别⽐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实现***亿元,⽐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平。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政府主导战略,加⼤宣传⼒度
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层⾯上,将政府的主导作⽤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资⾦投⼊⼒度,积极联合⽹络、⼴播以及电视等媒体,扩⼤县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度,此外,对县旅游资源进⾏整合,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并实施对旅游周边产业,配套产业进⾏引导,为旅游营造⼀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进⽽实现推动县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的⽬的。 (⼆)发挥⽰范作⽤,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塑造差异,精品铸就品质,推动精品化战略发展,树⽴起“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的地”的总体发展⽬标,发挥乡村旅游⽰范作⽤,对各⽰范点的特⾊进⾏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打造县旅游⽰范基地,将**⽰范⽚作为县发展的龙头⽰范⽚,纵深推动**、**等⽰范⽚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度,形成具有特⾊的溶洞旅游精品,使旅游形象和品质得到彰显,进⽽塑造起独有的旅游品牌。 (三)推动特⾊产业,营造民俗氛围
是⼀个多民族居住地,这⾥集合了壮族、汉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名族,其中壮族和瑶族只要集中于茶城、新坪、龙怀、东昌、马岭以及杜莫等乡镇,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物质⽂化,也为县营造了独特的民族⽂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化相结合的本⼟特⾊旅游项⽬,使⽥园和民族特⾊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通过构建茶场游、民族园等游园项⽬,重点对民俗风情游进⾏开发,为游客营造⼀个民风特⾊和乡⼟氛围浓厚的旅游园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不同于当代的特⾊⽂化,进⽽使其魅⼒得以充分展现。 (四)加⼤资⾦投⼊,推动新农村建设
政府应设⽴专门的乡村旅游专项资⾦,将其全部⽤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项⽬贷款贴息和补助、乡村宣传促销奖励等上,同时给予新农村建设优先扶持,加⼤⽣态环保、⽔电路⽓等设施建设中,将农村饮⽔和建设⼯程作为重点,通过推动休闲林场、休闲农村、绿⾊茶园、庭院⼤户延伸、规模果园等发展,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旅游项⽬应优秀安排、优先考虑。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中,尤其是针对导游、营销、管理以及民俗⽂化传承等⼈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五)结合农业发展,打造⽣态旅游
县不仅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皇室贡品”芋,同时县的⽣猪、马蹄、⽣姜、夏橙、⼋⾓以及⾷⽤菌等均⾮常闻名,故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花卉、桑蚕、速丰林、中草药等上,以“⽣态、绿⾊、体验、休闲”为主题,真正实现⽣态旅游的构建,同时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向导,在农村的依托下,打造⼀个民俗⽂化、⾃然⽣态、农林牧渔以及⽥园景观的特⾊农业产业,培训其⼀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县旅游发展的动⼒源。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
⾃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然和⼈⽂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定规模,产⽣了较好成效。 (⼀)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较好
我市是⽼⼯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活质量和⽅式有更⾼的要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我市是⼀个城区⼈⼝过百万、主城区每平⽅公⾥居住⼈⼝超过2万的⼤城市,居民业余闲暇⽣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然的⽅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随着城区⼈⼝的增加和⼈⼝⽼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巨⼤的发展潜⼒。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候温和湿润,降⽔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然条件,⽣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然和⼈⽂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的盐业⽂化、盐帮美⾷风味⽂化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具有⼗分重⼤的意义。 (⼆)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产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员1.79万⼈,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元坝、建设固胜、⼤安区江姐故⾥、⾃流井区尖⼭农团、沿滩区箭⼝村、荣县双⽯⾦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
区。其中⾃流井区尖⼭⼀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然⽣态、地⽅⼈⽂、休闲体验等特⾊。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为⽀点,带动多线多⽚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前,基本构建起“⼀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效益可观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经济效益,⼜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 经济效益较⼤。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次,实现旅游综合收⼊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般正常年份经营收⼊能达到200 -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办⼗⼏个农家乐⽐办⼀个乡镇⼯业企业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化、城市⽂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明乡风。⼤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然⼭⽔,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活和社会环境。 ⼆、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胆尝试,采取了⼀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 (⼀)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不⾜
多数地⽅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度来认识。⼀些地⽅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乐,认为旅游只是⾃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缺乏统⼀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统⼀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作,分散在⼏个部门开展,各有⼀些开展⼯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弱,发展助⼒不⼤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由发展状态,旅游⾏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度不⼤,导致我市乡村旅游⽆规划、⽆序、低⽔平发展。因⽬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持⼒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些重要项⽬建设受到现⾏⼟地使⽤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投⼊不⾜,⼤多项⽬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难上⽔平,投⼊不⾜的⼀⼤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持资⾦不多。 (四)总体⽔平较低,服务质量不⾼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线连接⽐较差,乡村道路⼤多是只能单车通⾏的村村通公路,⼀些乡村道路管护不⼒,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严重不⾜,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平参差不齐,从业⼈员整体素质不⾼,专业旅游⼈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和安全常识。地域⽂化特⾊不⾜,全市具有乡村⽂化特⾊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化、乡⼟⽂化、乡村民俗等⽂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验性、参与性、⽂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情研究不深⼊,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竞争盲⽬,经营效益不⾼。
(五)项⽬包装较差,宣传推⼴不够
从⽬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城等少数⼏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的⼯作还做得不够。
三、发展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提⾼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作领导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农村⾃然、⽣态和⼈⽂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明乡风;有利于扩⼤城市⽣活空间,舒缓压⼒,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步提⾼认识,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作的领导。 (⼆)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资源,进⼀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化、原⽣态、唯⼀性,彰显地⽅特⾊,提⾼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特⾊的旅游商品。着⼒打造⼀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素质⼈才,壮⼤乡村旅游⼈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才、经营⼈才、解说⼈才、民族特⾊⽤品研发和加⼯⼈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个稳定的⼈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效⽣态农业新路⼦。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和⽂化条件,积极培育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提⾼旅游景区(点)的可进⼊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站等多种⼿段,开设乡村旅游栏⽬,加⼤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来⾃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同开展“川南⼀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推介活动。进⼀步办好“⾖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贡旅游⽹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宣传和营销⼯作。【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