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遗忘小智
摘要: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的方法,对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阐述了目前商业广告为了逐利、吸引眼球而采用的各种营销手段对未成年人社会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得出了现今社会价值观出现问题,众多商业广告难辞其咎的结论。当然广告的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必须就道德、伦理、价值观导向上进行监管与审核,方能使社会在社会道德不会沦丧、社会价值观不偏离的前提下飞速发展。
关键词:
广告 儿童 社会价值观 影响 道德 未成年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广告和其他促销方式的影响,并且越来越难以避开营销商的攻势——它们正不断地寻求同消费者沟通的新途径。
广告学教授戴维·赫尔姆指出:从贴着标签的香蕉到小便池和超市地板上的广告,我们每天暴露在3000条商业广告之中,假设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那就意味着平均
每15秒钟我们就会接触一则广告。
如此大量的接触,使广告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营销手段,广告与各种促销活动向我们传递信息并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由此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研究意义
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丰富人们对产品的认知的同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如促使消费者盲目购物、跟风消费、面子消费等,行为的改变造成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到社会价值观。
广告对人们的影响其实有很多方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广告对儿童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三、广告对未成年人社会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
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通过电视,广告能够轻易到达儿童。根据现在的估计,儿童每天花在电视、游戏和互联网上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每周要看近22小时的电视,研究发现,2-7岁的儿童平均每年要接触13904条各类电视商业广告,8-12岁的儿童为30155条,13-17岁的青少年为28655条。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独生子女社会的儿童更是家里的宠儿。精明的商家早已盯上儿童消费这块“肥肉”了,专门针对儿童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从食品、饮料到玩具、童车应有尽有。
年龄较小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广告真正目的。研究表明,学龄前的儿童不能再商业广告和电视节目之间做出区分,不能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
(一)、针对儿童的广告对孩子的影响:
因为儿童节目收视率很高,特别针对儿童的广告大多会投放在儿童频道,有些儿童频道甚至会有单独的半小时时间,让孩子们喜欢的儿童节目主持人XX哥哥XX姐姐进行玩具解说,并诱导孩子向父母索要——“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抢购吧”。
儿童的分辨能力很弱,年纪小一点的孩子连童话和现实都无法分清,看电视节目,不能象成人那样运用判断力对内容进行分辨,广告上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于此同时,儿童的接受能力又特别强,并特别喜欢模仿,他们对广告中的歌词与内容记忆特别快,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的那则AD钙奶的广告宣传儿歌:“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天天喝,真快乐!妈妈我要喝AD钙奶!”我至今还能唱出来,可见广告对小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鲜活的广告给孩子们灌输的是健康有意义的观念倒还好,可事实上现在每天在播放的电视广告给孩子们灌输的完全是自己商品如何如何好,拥有了以后会如何如何的开心,甚至有些广告还会进行对比,拥有了该产品的孩子会变聪明,会受人欢迎,而没能拥有该产品的孩子会不聪明,不可爱,受到小朋友们的冷落,这种对比更加利用了小孩子们恐惧冷落恐惧被忽视的心理,进而促使其要求父母购买该产品。
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广告门都在唆使孩子们购买自己的产品,并且丝毫不
提价格,似乎只要想要,父母就可以不花什么代价就能给他们变出来,如果家境好,爸爸妈妈又不能及时的给予引导,将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需努力就可以享受的心理。
而且有些针对儿童的广告还会无节制的使用特效,来吸引小孩子的目光,一些服装广告,会进行对比,穿上该品牌的衣服就会变成人见人爱的漂亮的小公主,还有些玩具的广告,会使用大量特效,例如卖动画片里会变身的角色的变身道具,例如巴拉拉小魔仙的变身魔杖,在广告中一个普通的小女生拿着这个玩具喊一声:巴拉拉小魔仙变身!广告特效就将小模特变成了身穿战服的小魔仙,并且还会发动魔法,这让不能分辨真假的小朋友非常心动,会要求父母给自己购买,但事实上这些东西根本用不上,并且价格往往不菲,买来以后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冷落,被丢到一边,再继续买其他的玩具。
这样的消费行为会使小孩子养成喜新厌旧、不懂得珍惜的坏习惯。
另外,一些学习的辅助工具及保养品的电视广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学习本是需要下苦功的,可是有不少广告中说到,只要吃某某“脑白金”、某某“忘不了”就能学习轻松,考试理想。“吃了XXX我每次考试都轻松考九十多分”“再也不担心考试了”等等。这些广告导缺乏判断力的孩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使其一味的迷信营养品,寄托于辅助的学习工具上,而不去刻苦勤奋。这些广告会助长少年儿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
只是针对儿童的广告对儿童的影响都已经如此大了,而对儿童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二)、针对成人的广告也会影响到小孩子
电视广告中往往会将广告拍的豪华高贵,暗示物质财富的拥有是地位、成功和成就的象征,连成年人都会无意识的受到价值观上的影响,更何况孩子,他们不知道赚钱的辛苦,只知道模仿,这种奢华的广告看多了,会不知不觉的让孩子们以这种生活为标准,而歪曲了对幸福的理解,认为有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美好的象征,对奢华生活的欲望会使他们变得重名逐利,充满物欲,容易变得拜金。
商业广告展现光鲜亮丽生活的同时,却极少反映贫穷、肮脏、失业、偷盗等社会问题,广告只教给孩子们那个奢华的生活,但事实上,现实世界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有时甚至是苍白的、无奈的。
广告和现实的一次次对比会滋生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信任,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不满。
(三)、充斥低级趣味的广告对小孩子的影响
以上比较“正常”的广告尚且影响如此,更不要说种种充斥黄色、暴力、歧视这一类靠裸露、性暗示等其他吸引眼球的震撼性广告了。
一些电视广告充斥着赤裸裸的色情诱惑,以此吸引眼球,性感美女做出各种性感动作,极尽诱惑之能。成人都觉得很大尺度,更何况不懂事的孩子。
还有些广告过于暴力,有一个熊猫牌奶酪的广告,是很多个情境,每个情境中都会出现一只人偶熊猫,每当有人拒绝使用或购买该品牌的奶酪时,这个熊猫就会出现,并非常暴力的将拒绝者的东西砸掉、毁灭,让其损失惨重,最后一幕是受到过“惩罚”的爸爸在同一个地方,依然是儿子拿着奶酪说要不要买,然后熊猫就出现了,一直盯着爸爸,爸爸看了看熊猫,说“拿一个吧”但是熊猫还是不走,继续看着他,他只好说“那再拿一个”,
熊猫才让开,让他们通过。
这种广告可能对于成人来讲没什么,比较可爱,因为成人能够明显意识到这是夸张的,但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认为这是让别人接受某个不想接受的东西的方法,久而久之会变得暴力。
还有很多歧视意味的广告,也对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现在很多减肥药之类的产品广告会将胖子展示成被人嫌弃、不受欢迎的形象,连成人都受此影响颇深,更别提孩子了,幼儿园里的“小胖墩儿”往往是被嘲笑的对象,长期下去,会让孩子们缺乏爱心、容易产生歧视心理。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结论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分析,对广告对未成年人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今社会价值观出现问题,虽然和众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就接触面和接触频率及效果来讲,众多商业广告难辞其咎。
当然,广告的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必须就道德、伦理、价值观导向上进行监管与审核,方能使社会在社会道德不会沦丧、社会价值观不偏离的前提下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仰和 《电视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乔治·E·贝尔奇,迈克尔·A·贝尔奇《广告与促销》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锄禾》
——百度百科
——百度知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