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以下分析不科学的是( )
A.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 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 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D.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2.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过滤
B.
量取液体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3.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
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4.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的
着火点比滤纸的低
B.
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
蜡烛熄灭,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
燃烧
5. 下表是小明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
主食 副食 饮料 你的补充 米饭、馒头 烧鸡块、咸鸭蛋、红烧鱼、花生米 牛奶 B. 糖醋鱼
C. 熊掌豆腐
D. 蛋糕
A. 凉拌黄瓜
6.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淡化海水
C.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可以作为植物的气体肥料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B. 加热碱式碳酸铜,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壁上出现小液滴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 向碳酸钠粉末和碳酸氢钠粉末中分别滴加同样的稀盐酸,都产生气体,且碳酸钠与稀盐酸的
反应更剧烈
8.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不会生锈 C.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D. 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9. 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Cl2与NaClO2制取ClO2,其化学反应如下Cl2+
2NaClO2=2NaCl+2Cl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反应前后所属物质类别有4类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NaClO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0.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
A. 酒精灯 B. 烧杯 C. 漏斗 D. 玻璃棒
11.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硫、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 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12. 现有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B. 将c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C. t1℃时b、c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时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
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B、C、D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2)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中B元素与D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化学式是______
(3)E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离子的符号为______(用E表示元素符号); (4)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4. 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若将t2℃时X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
(3)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
(4)t3℃时,25g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X,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______g.
15. 生活报讯:从8月起,哈尔滨新能源电动公交车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如今600台新能源电动
公交车已正式上线运营,让市民充分享受到绿色的公交服务。与传统公交车相比,纯电动公交车更经济、更环保、更绿色。(见图一)
(1)公交车车体材料为铁合金,铁合金属于①______材料。主要利用它的②______等性能(填字
母)
A.有金属光泽 B.密度小 C.耐磨,耐腐蚀 D.硬度大
(2)如果公交车表面油漆剐蹭脱落里面的铁就会生锈,铁锈主要成分化学式为①______。铁生锈的过程比较复杂,如图二所示:第二步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②______;第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_
(3)汽车零件的生产厂会排放含硫酸的污水,可以用______(填化学式)进行中和处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6. 据有关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
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
(1)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进行实验】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容积为146mL的广口瓶。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将收集到气体样品通入装置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序号 样品 ①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量筒起始 量筒最终 所需时间 读数/mL 读数/mL 100 72 72 ∖ /min 约120 约70 ∖ ② l 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③ 1g铁粉、10滴水 【收集证据】(2)若要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______。 (3)对比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解释与结论】(4)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5)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6)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______(写任意一条即可)。
17.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______;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已集满。取一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8. 如图: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 某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份石灰石样品的纯度,取出2.5g石灰石
样品(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并粉碎,然后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石灰石样品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______。
(3)求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动植物遗体经过若干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C.硬水煮沸后往往会形成水垢,降低水的硬度,使水的硬度降低使其软化,故正确; D.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人体缺碘的症状进行解答; B.根据煤、石油、天然气的特点进行解答; C.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来分析; D.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性质,同时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所以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故正确;
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
C、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5.答案:A
解析:解:米饭、馒头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烧鸡块、咸鸭蛋、红烧鱼、花生米、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缺乏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应该补充的食物凉拌黄瓜. 故选A.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解答本题要分析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然后再根据营养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C
解析:解:A.C60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淡化海水,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可以作为植物的气体肥料,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单质,转为二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壁上出现小液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当盐酸少量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中滴加同样的盐酸时,碳酸氢钠的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8.答案:D
解析:解:A、常温下,汞是液态,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A错误;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铜锈,B错误; C、C错误; 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而成的,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D、铝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属的状态分析;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为液体; B、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铜锈; C、根据合金定义分析; D、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明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钠、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Cl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NaClO2、NaCl均是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反应前后所属物质类别有3类,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ClO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A.
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所涉及的四种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判断.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2323+35.5+16×2
×100%≈25.4%,故选项说法错误.
×100%,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单质与氧化物、盐的特征、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不需要进行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B、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需用漏斗完成过滤操作,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D、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微观上是因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与微观过程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硫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硫、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五种中一定含有六、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故选项说法正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t2℃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a、c相等错误,故选项错误;
B、将c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C、t1℃时b、c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时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降温时,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交点的含义;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C、溶质质量大小的比较;
D、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时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B 1:2 MgCl2 8 E2− A
解析:解:(1)如图A、B、C、D分别是硅元素、镁元素、硫元素和氯元素,其中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B.
(2)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其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故填:1:2;MgCl2.
(3)E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2+8−2=8,离子的符号为E2−. 故填:8;E2−.
(4)A.原子序数Z>Y,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数:X (4)元素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外电子数随着增多.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4.答案:Z>Y>X 降温 t2 25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2)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将t2℃时X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 (3)t2℃时,Y、Z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4)t3℃时,25g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X,所以20g水中最多溶解5g的X,所以此时X的溶解度是25g. 故答案为:(1)Z>Y>X; (2)降温(或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t2; (4)25.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金属 D Fe2O3 +2价变为+3价 2Fe(OH)3 日光照射 − Fe2O3+3H2O Ca(OH)2 (1)公交车车体材料为铁合金,解析:解: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主要利用了铁合金的硬度大的性能;故选D;故填:金属;D; (2)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第二步是氢氧化亚铁在氧气、水的存在下,变为氢氧化铁,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2价变为+3价;第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日光照射 2Fe(OH)3 − Fe2O3+3H2O;故填:Fe2O3;+2价变为+3价;2Fe(OH)3 日光照射 − Fe2O3+3H2O; (3)硫酸的废液中有剩余的废酸,流出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氢氧化钙可中和掉多余的硫酸,故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 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①③ 加快 放热 升高 19.2 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解析:解:(2)探究碳对金属腐蚀的影响,所以变量为碳,其他实验条件一致,①和③的变量只有碳,所以选择此组实验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①③。 (3)根据①和②中所需时间可以看出,加入氯化钠的时间少于不加氯化钠的,因此加入氯化钠加速腐蚀,消耗了氧气,使大气压压入水的速度加快; 故答案为:加快。 (4)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出热量,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5)金属单质化合价为零,变为氧化物后,化合价变为正价,所以化合价是升高; 故答案为:升高。 (6)进入水的体积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体积=100mL−72mL=28mL,广口瓶内总体积为146mL,所以氧气占空气体积=146mL×100%=19.2%;实验数据偏小,广口瓶内有滤纸包的存在,占据了移动空气体积,所以146mL不是空气的实际体积,实际空气体积小于146mL,所以造成计算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9.2%;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2)根据对比实验为变量的原则选择对照实验组;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4)根据温度变化判断反应类型; (5)根据反应前后金属化合价判断此题;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误差原因。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8mL 17.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2KMnO4 △ − K2MnO4+MnO2+O2↑ A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燃 着的木条熄灭 小花用水喷湿的部分变红了 CO2+H2O=H2CO3 解析: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a:试管; b: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 △ − K2MnO4+MnO2+O2↑,A; (3)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小花用水喷湿的部分变红了,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燃着的木条熄灭;小花用水喷湿的部分变红了;CO2+H2O=H2CO3;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小花用水喷湿的部分变红了,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变红色。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8.答案:锥形瓶 集气瓶 ② ③ 2H2O2 MnO2 − 2H2O+O2↑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锥形瓶,b是集气瓶;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②,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故答案为:(1)锥形瓶,集气瓶;(2)②,③,2H2O2 − MnO2 − 2H2O+O2↑. MnO2 2H2O+O2↑.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9.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 80% 解析:解:(1)石灰石样品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 (2)根据题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2.5g,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剩余固体即为样品中的杂质,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5g−0.5g=2g。 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2.5g×100%=80%。 (3)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g x 10044 2g = 2gx x=0.88g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2)80%;(3)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0.88g。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由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剩余固体即为样品中的杂质,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5g−0.5g=2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图表信息,确定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