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的教学反思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课的开始我运用创设一个小猴过生日好朋友送来了红苹果和青苹果为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箱子里装了9个,外面有4个,让学生自然列出9+4的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箱子里装了9个,让学生一起数,引起学生的注意,无意中发现缺了一个,,老师提醒学生箱子里其实可以放几个,促使学生思考,算9+4等于多少?学生很快算出9+4=13,然后进一步讨论这个结果是怎样算的?学生说可以从外面拿一个青苹果放在箱子里凑满10,4个拿走一个还有3个,所以是13个,还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又让学生上黑板上来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数的方法就知道了10.11.12.13.,知道9+4=13”。有的说:“ 9再拿1个就是10了,10和3是13,就是9+4=13”,方法多种,出示试一试左边有9朵花,右边有7朵花把10朵圈起来体会到9和1凑满10。想想做做1.小猴搬砖9块再放1块就满10了,9+6=15,反复让学生知道用凑满10的方法比较简单,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圆片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
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不多,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后我会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