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THE NEW VOICE OF YUE—FU(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试析斯克里亚宾 第一钢琴奏呜曲 刘旭娜 主的调性布局。而第一 《第一钢琴奏鸣曲》作于1893年,是斯克里亚宾早期创作 整体上看,明显地体现了传统的主.属.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之一。在这首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早 乐章和第二乐章都是从小调出发,末尾结束在同名大调上。由 腿主义写作方式。 期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同时也流露出他独特的音乐思维 此可见其早期特有的典型古典与}个性以及“神秘主义”写作思想的萌芽状态。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f小调 其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作品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f小调:第二乐章 为三部曲式,c小调;第三乐章为回旋曲式,f小调。从调性的 呈示部(1—58) 主部(1—16) 连接部(17_-21) 副部(22-_46) 主题陈述(22_-29) 主题变奏(3o__37) 副部的发展(38---46) 结束部(47—弱) 厂 菊 ] 厂舔丽函 起到收拢的作用 bA 调性卜_b 一卜 B—G G— G一卜 E ( ) bE—_bA—bb_一A—_hn—bA ( ^)D.R 调性总方向:f E—— A 展开部(59一l03) 第一阶段(59__ ) 第二阶段(67—舯) 第三阶段(8l—93) 第四阶段(9卜I ) 再现部调性的属准备句 旋律为主部主题 调性 g--E— c一-A C一 b—下 r D.p. 茬磊 丽酾 再现部(1O 一l61) 主部(1o4—116) 连接部(117—124) 两个单元构成(2+3) 副部(125_-151) 主题陈述(125—14O) 结束部(152_161) 函顶 而瓦 丽 ] 起到收拢的作用 主题变奏(¨I—I48) 副部的发展(¨9一I5I) 调性卜_hB- E A—llE—C 【 )I1. F (F)I P F ((’)r.P. 收尾部(162一l2O) I 再现部小结束部的延续 调性 F—f的交替一_r.P. F 作者简介:刘旭娜(1979~)-Jr,沈阳音乐学院大连音乐舞蹈学校助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8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呈示部(1~58小节) 第二乐句开始,出现了调外属七和弦的意外解决的模进方式, 主部(1-16小节) 而后第12小节出现的则是在低音部的一系列半音化下行,以 ‘主部为f小调,是两个乐句组成的开放性乐段结构(1-8, 强烈的惯性引导出连接部所需要的、极其重要的 E音持续(见 9-16小节)。从表面上看,结构是对称的,但在第二乐句使用 例1)。 了一种层层展开的写法。第一乐句结束在调内属和弦之后,由 例1 连接部(17-21小节) 副部调性所设计的属准备,但在副部主题已经出现的8小节 连接部由两个单元构成(2+3),是一种变化重复的关系。 中, A的调性并不十分明朗,仍有一丝在属调上迂回的痕迹。 主要的特点是在hE持续音上的一系列不稳定的和声,以hE作 在这8小节中,较为明显的出现了在低音部半音化下行的两个 为副部调性属的准备阶段。 片段,借以其必然的惯性趋势重新正式的导入bA大调的属七 吾0部(22~46,J、节) 和弦(见例2)。 调性为bA大调。虽然在连接部中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为 例2 ■■===\. 一 ——\ / . 。 <二三 L I I L l I ・车 。 .1 毒, 毒 — :LLb蜃 ; I . . ———一 ————\ /——一 ————~ ^}. ■———、.,b. —~一1 一●‘ 广。r一1 ・. ’<≥ 4 ;— -一 ‘ 一 — .车 。.一iI= f : 喜l Im: 车: =1=暑 副部的后8小节(全曲第3O小节), A大调才得以明确。这 展开部(59~lO3小节) 一部分的主题与副部开始的主题是一种变奏的关系,主题旋律 第一阶段(59~66小节) 的四连音与左手的织体形成了四对三的飘逸形态,借助这一流 调性为 g小调。将主部主题材料进行展开。在这8小节 动的、具有活力的动态走向,经过其同主音小调后,转入到 b小 中主题在左手声部共出现了四次,但每次调性和织体运用方面 调上,形成了整个呈示部的高潮阶段。 都不尽相同。在调性方面这四次主题分别呈现在三度布局 结束部(47~58小节) 的 g、E、 c和A大调上。和声均建立在各调的主和弦上,这与 调性建立在hA大调上,与前面不同的是其诃l生空前的稳 主部主题的和声安排是一致的。而伴随着左手主题的发展,右 定。主题依旧是副部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充分显示出局部收拢 手则更加集中地展开了主题中二度上行音调及分解三和弦 的功能。 (61、63、65小节)的核心材料(见例3)。 例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旭娜:试析斯克里亚宾 第一钢琴奏鸣曲 19 第二阶段(67~80小节) 低声部C持续音在第88小节结束而后通过低音部级进半音上 由第一阶段末的A大调转入 f小调。此阶段进入了展开 行以及高潮情绪的逐渐平息将音乐带入了展开部的第四阶段 部的实质阶段。将右手分为两个声部分别将主部主题和副部 ——结束阶段。 主题的核心材料做复调的结合并加以展开。同时副部的织体 第四阶段(94~103小节) 和主部的十六分音符连续四度进行的琶音织体(75小节)也渗 通过89小节开始的低音部半音上行( B.℃)导入到了fd, 透到了左手声部。在调性方面借以72小节出现在低音部的一 调属的持续音,在旋律上又出现了主部主题的音调。这些现象 系列半音化下行从而导入了C大调领域(75小节)。但在此部 都是展开部结束阶段的典型特征——再现调性的属准备句和 分并没有直接进入C大调的主和弦,而是继续将低音部作半 对主部主题再现前的预示。但在和声语言方面更为复杂多变, 音化下行并将和声建立在属功能范围内,同时右手旋律呈现出 如运用了”D、”DDVII、”d 和”D,。主题音调预示之后再一次 半音化上行的线条。旋律及和声的这种发展手法势必会产生 将主题核心材料——二度进行的音调加以强调并伴随着属持 一种急迫的期待感,使得展开部的第三阶段从容进入。 续音,都促使再现部的出现成为必然。 第三阶段(8l~93小节) 再现部(104 ̄120小节) 由上一阶段C大调的属功能预备进入到主和弦。而低音 主部(104~ll9小节) 部的一系列不稳定和声是建立在C持续音上的。这部分的发 主部的再现基本与呈示部是相同的,但在第二乐句中调外 展材料主要来源于结束部,但其中仍渗透着主部的核心材料。 属七和弦意外解决的模进关系上不尽相同。在低音部的一系 调性从C大调开始,在83小节出现了 A音而形成了C和声 列半音化下行的线形将调性从 B大调依次经过C-E-A-bE大 大调,而后又通过下二度的模进转入hb小调。同时旋律通过 调进入C大调并将C作为低音持续(见例4)。 前阶段的酝酿继续上行发展,从而形成了展开部的高潮阶段。 例4. ^ i. // ..一一#楚 b 、== 一 . . 4廷 、 壁 tJ 1一 — ====二l二===一//一k— 1 . J. 一——■—■ ”’ ’L : 鲁 :—:一 4 皇辱昌 号§}一一二 一j 一’三h一 :} 一: hl;:=—: 4 ff{.一I I一{一f j I- .. 连接部(120~124小节) 而是作为短暂的离调处理,稍后回到了F大调。然后再一次在 同呈示部相同,在C持续音上的一系列不稳定和声,以C 低音部形成了半音化下行的趋势,从而导入C属持续音。 作为副部调性属的准备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的和声配 小结束部(152~161小节) 置以减七和弦为主。 这部分建立在F大调上。与呈示部中的材料完全相同,只 吾0部(125~15 l,J、节) 是增加了一个八度重复的声部,使得和声声部更加丰满。 调性向主部主题靠拢建立在F大调上。旋律与低音均以 收尾部(162-120小节) 八度重复的形态再现,因此要比呈示部更为丰满和热烈。 这部分是再现部小结束部的延续。低音保持着主持续音 125~140小节主题陈述同呈示部相同,后八小节与副部主题是 并将主题的核心材料分别作简洁的回顾,逐渐走向散化直至消 一种变奏关系。之后是主题材料的进一步展开,虽然在135小 失。其调性也在F大小调中游移,最终结束在F大调上(见例5)。 节中仍出现了 Ⅶ的导和弦,但没有像呈示部那洋转入hb小调, 例5. —、 一一 ———————————-—脚 ●l:..…,. -●E…J- 第二乐章三部曲式C小调 其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Q 堑 ( 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B(17—-32) Al(33—54) 4+4+4+4 4+4+4 +4 厂_ ] 起承转合 主题分裂主题材料先现 模进 扩充 织{=}=延用B段材料 调性(‘‘D)c .hE弋I一 E__c g_I卜h “(I 一(‘’D)__c c 一“E-(d)_bE__cm 第一部分(1-16小节)c小调 调的主和弦上结束,由此可以看出其典型的古典写作方式。第 这部分为四个乐句的收束性乐段结构(1-4,5-8,9~l2, 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是模进关系,因此调性也由e/J,调转入 E大 13-16小节)。结构上是对称的,并且具有相当明确的发展原 调,并且在半终止处停留在属七和弦上(见例6)。 则——起承转合。以属和弦作为乐段中间的半终止,并且在原 例6 第三乐句是对主题的内部展开,注入了新的音型,在和声 中段建立在第一部分的属调——g小调。在音乐形象方 的安排上以下属和弦为主,这也是前两个乐句所不曾出现的。 面与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加入了十六分音符,使旋律更具流 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并结束在主和弦上。在主题材料方 动感。主题材料中的二度音型在这里得到了延续与发展。2l~24 面仍延留了第一乐章的二度旋律音型,与此同时又加入了同音 小节是17-20小节的二度模进,调性由前 ̄I/1,节的g-f,'Ix调模 反复的新材料,烘托出一种神圣安逸的氛围。 进到f- e小调(见例7)。 中段(17-32小节) 例7. ~—————一一 ; .甯 .、i 1 ,0胃j酮 ——一 ..1 =■~~一 1 .T—T—一T——r H* ● ● 。 。。,一 l一■ 一●一 一 F P●一 一一 一一 一--Go,p● 一 tJ ;.i q’ 、—’旨’一’。 ’一 一 . . ’ 产 —一 中‘ L ’i = : “F p 'h・k・ 从25小节开始是对主题的分裂展开,低音部半音化下行(29小节,见例8)。 使调性依次由 d小调.c小调. D大调进入再现段的属准备句 例8 ^ .. k一 J— ..0一 一 厅j一 . 一一r了] 闩 ■ k L lJ 广_] } l. 尸;同 产号 1.』J 一 l } { I=一J IaI ‘if— 。J 。 I. 一 h I一 星 D: 值得注意的是属准备句由 Ⅱ和弦与D,和弦交替进行,因 完全不同了。在48小节原本应该结束,但是此处却使用下属 此低音是增四度进行。同时在旋律上出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 的导和弦做阻碍终止,进入此乐段的扩充部分。调性转为C大 材料,这也是对主题的预示。 凋,低音声部持续主音,旋律声部重复第三乐句的材料,最终结 再现段(33-54小节)c小调 束在C大调。 将主部主题完整再现,并将中段流动}生的织体继续蔓延到 第三乐章回旋曲式f小调 了再现段,使得再现段虽然主题完整再现,但其音乐的性格却 其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旭娜:试析斯克里亚宾((第一钢琴奏呜曲 21 A(1—-8) B( 2) A1(23—31) 连接(32—33) C(34—54) 厂 9_一l2 l3_20 厂 厂—]厂 乐段结构 .阶段 二阶段 三阶段 乐段结构 主题三次变化重复 调性f f--c ( E— D 一f 卜 b-__cm cm--hA A一卜 A—f— Cm__bb- A-f t.E A2(5 2) D(63—72) Coda(82—86) 了 B段二、三阶段材料 第一乐章副部主题材料 乐段结构模进 调性f 【'_ G—f f-_℃ 叫 一 A_hG_hb h__f f t.P D.P. A段(1~8小节)f小调 音声部一直持续着主音,第四小节开始为 Ⅱ的持续音,这是为 这部分是两个乐句的封闭性乐段结构(1 ̄4,5~8小节)焉 第二乐句的第6小节模进进入 b小调做准备(见例9)。 构是对称的,旋律由柱式和声构成,第一乐句中的前三小节低 例9. tj j I: ==:一 5’i j :==:一 ’i ‘‘ - ,’====一 ● h-●l_— — ‘ 一 ・■ 1_。___l_一II_。_.-1 一 _1—1 : 这样低音的持续音与旋律就形成了复和声功能。第一乐 的织体也加入了l 6分音符的半音进行线条,使整个B段更加 句结束在半终止D,和弦上。第二乐句从s开始,经过一小节 具有流动感。从9~ll小节仍保持着主持续音,在第l2小节转 模进离调进入 b小调,在第7小节回到f小调最后结束在主和 入了C小调。 弦上。从和弦的选择来看,变和弦较之前几个乐章用得要多一 第二阶段:l3~20小节,是主题的内部展开(4+4)。这一阶 些:”DDVll 7,bSD7、 Ⅱ6。 段将主题中的两种主题材料分别进行发展,其一是柱式和声的 B段(9~22小节)f小调 旋律型;其二是l6分音符的级进。在l9和20小节经过二度 从这段的整体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模进进入hE和 D大调。在此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l5~l7小 第一阶段:9~l2小节,是主题的陈述与变化重复。主题在 节强拍上出现了三个连续四度上行的低音(A.D.G),从而形成 保持A段的柱式和声特点外加入了流动性的音型,同时左手 了独立低声功能,这是前几乐章所不常见的(见例10)。 例l0. —— — — ...车.暑.车 b 嬉圭 、. 的’I, 芋-, I。 F 。’・ E l・ ,I一 Ic’l I l严 一 * : ;I一<.曾审 !!!!一s,暑苎苎苎苎!苎。 :: 矿 r-] : J 一 一 矿l 一§ l: 第三阶段:2 l~22小节,起到与下一段连接过渡的作用。 在C的主和弦上。 调性重新回到f小调,旋律同低音部形成二度级进的反向进 连接(32~34小节)C小调. A大调 行,使旋律进入下一段的主音,同时在低音声部完成了D .t的 这部分作为调性与主题材料的过渡。 进行。 , C段(35 ̄54小节) A大调 ● A。段(23~3l小节)f小调 这一段基本由主题的三次变化重复组成(4+9+6)。第一 此段大致同A段相同。所不同的是这段为开放性乐段结 次为规整的四小节,旋律以音阶式进行为主,调性走向从f小 构,在第二乐句的第三小节(29小节)转入了C小调并且结束 调.hA大调,结束在 A大调的主和弦上(见例l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堑 例11 ^ll^里音乐学院学报)2o06年第3期 一k.h.O-’ 二==■. 一nk.L— rI] ,日・1 - mk皿 r 巴一l — 一 ・—・一 。 [ I . . . I;.。三 ~ ,,一: 三一一.hJ. . . 』J. . . . .. .._ 一h...b 毒 第二次主题的变化重复将调性从f小调转至c小调结束, 半音进行正是为A段的再一次出现做好了准备。 在c/J, ̄调的主和弦后运用二度模进的方法进行乐句扩充,从而 A:段(55,--62小节)f小调 使调性也有所变化:hb小调.hA大调。第三次主题出现是以八 此段也是两个乐句的封闭性乐段结构,与A段不同的是 度音程的方式,力度也是最强的。这部分的调性一直保持在f 在第二乐句运用四度模进转入了更远的调性(hD. G大调,见例 小调,并且形成了低音部的半音趋势( C-"B.B.c),这一系列的 仞fl2. l2)。 , - i ̄11: ■ ,…’ - 1 CrtSC. ¨ l _・ .‘l O-r.11一 . . .L一 . L—LL一 一 bD: : 在第二乐句中低音声部持续 G大调的属音hD,最后回到f 调的交替。其次,主题的变动也较明显。将B段的流动性音 小调并结束在主和弦上。 D段(63-72小节)f小调 型材料也渗透在了A段中作为综合再现。低音声部是 B与 c两音的交替持续,和声建立在一系列DD和弦上。 尾声(82 ̄86小节)f小调 A一、二一一+ 承“起 这部分的主题材料基本与B段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13~22小节)相同,可以看作是B段的一次展开。调性有转入 在第82小节开始,出现了f小调的属持续音并配置了一 远关系方向的趋势。低音声部的三个连续四度上行的低音调 系列复合和弦,并且在旋律声部出现了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的 性从f.c小调进行了两次迂回。之后经过模进进入hA和 G大 片段,这是对全曲的回顾。这段没有结束在主和弦上,而是结 一一5补 充调。在临近结束时进入bb小调并结束在其主和弦上。 A 段(73-8l小节)bb小调 束在属七和弦上,与终曲出现的第一个和弦f小调的主和弦一 气呵成。 这是A段的第三次出现,也是变化最大的一次。首先在 调性上是在下属调(bb小调)上的再现,其中也出现了hb大小 终曲(87-157小节)f小调 这段为单三部曲式,其结构图示如下: A(87一l05) B(1O6_一l35) i 起承转合补充 调性r小调 t. 起承转合 r与 D的复合 第一部分(87-105小节)f小调 这一段是全曲比较有特点的一段。作者在旋律方面引用 这一段的材料可以看到第二乐章的中段主题的影子,是以 了一段近似宗教圣咏的曲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旋律可 它作为种子材料进行发展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斯 分为起(1O6~ll3小节)、承(114~122小节)、转(123~127小节)、 克里亚宾的创作观点仍没有摆脱传统的创作思维。经过前一 合(128~135小节)四个乐句。调性方面采用了复合调性的手 阶段调性的游移交替,这一终曲段落就显得比较稳定。低音声 法,是对前几乐章的回顾与再现。第一乐句是hD大调与f小 部始终保持着主持续音,和声上也减少了变和弦的配置。基本 调的复合,低音声部保持着hD大调的主音,但在上方配置f小 可分为起承转合加补充两小节:4+4+4+4+2。 中段(106----135小节)hD大调与f小调的复合 调调性领域的和弦(见例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旭娜:试析斯克里亚宾((第一钢琴奏鸣曲))23 例l3 ^{ 一_— 一l l【1 一 一 吾 g ~肇 垂 tJ 1 l l P 冉 冉 R I R 盘 盘 看 看—— 生基础,而且经常使用一连串未解决的属七和弦的做法。 在第二乐句转到 e小调并保持其主持续音。第三乐句又 的珊}是 e小调与 b小调的复合。第四乐句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调 这些手法在斯克里亚宾的这首作品中也常常出现。如在第一 性也同第一乐句相同,最终结束在f小调的D 和弦。 再现段(136--157小节)f小调 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中,第二乐句出现了一连串属七和弦的意外 解决的模进,而后在低音部的半音化下行的影响下也建立了一 同第一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将最后的补充部分扩充到5小 系列经过的调性,但却没有任何真正的调性基础。在整首作品 节。并在155、156小节配置了变音和弦与离调和弦,增加了和 中经常出现减七和弦——降三音和降五音的导和弦与属和弦。 声色彩。 4.肖邦又是一位抒情大师,他的旋律以真挚、热情、柔和、 这是斯克里亚宾创作早期的一首作品,在这个时期他还未 宽广如歌为特点,而且注意钢琴化,并且善于为旋律做装饰。 形成个人的创作风格,仍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尤其 这一方面的例子在斯克里亚宾的这首作品中也不难找到。 是在钢琴作品中明显地流露出肖邦钢琴写作风格的痕迹,而且 因此无论从和声风格、旋律风格及调性布局上,斯克里亚 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瓦格纳的创作风格也对他的音乐语 宾的这首作品都潜移默化地流露出肖邦音乐风格的痕迹,同时 言形成了影响。 它也反映出了瓦格纳对创作者的影响。如瓦格纳在乐剧《特里 首先从肖邦的音乐风格入手来透视斯克里亚宾的早期创 斯坦》中将和声建立在贯穿着变化音和上行或下行的延留音的 作手法。肖邦音乐风格中最有特点、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 和弦基础上,而且赋予主题以半音进行的低音;还将主题建立 是和声: 在使用模进的旋律结构的基础上,并且高亢上于 直至高潮。瓦 1.肖邦喜欢使用利第亚、弗里几亚等中世纪古调式,并常 格纳除了在创作风格上对斯克里亚宾造成影响之外,他的信仰 用自然音阶与变化音阶之间的模糊变化,如升第四级和还原、 和哲学观对斯克里亚宾最终“神秘主义”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 降二级、降七级和还原等。在斯克里亚宾的这首奏鸣曲中多处 作用。都有此手法的痕迹。例如在第一乐章的98小节处就出现了f 在斯克里亚宾写这首钢琴奏鸣曲时,已经可以看到他最初 小调的降Ⅱ即弗里几亚调式的运用;副部主题再现的后部在 对生活的目的、行为的道德规范、对宗教和神灵等问题的思索 低音属持续之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变音级和弦如 Ⅱ、 Ⅲ和 Ⅶ 和探寻,他抱怨命运、抱怨神,怀疑基督教义(他更信奉耶和华 等。 上帝),但是他无法从自己的矛盾中找到出路,从而陷入阴暗的 2.肖邦常使用大胆的、突然的转调,三度关系的调性并置 悲观和失望之中,终于他用葬礼进行曲作为这首奏鸣曲的结 以及交替调式等方法。从斯克里亚宾这首作品的调性布局来 论。可以看出,个人的失意这时候在他看来已经成为生活中所 看,第一乐章的呈示部由f/ix调. A大调;展开部的第一阶段将 有基本问题的中心。 主题材料分别呈现在三度布局的 g、E、 c和A大调上。第二乐 章的调性布局仍然是c小调.g/ix调.c小调.C大调的三度布局; 参考文献: 并且从小调出发,末尾经过—段交替调式的陈述结束在同名大 调上。 【1】罗忠镕.现代音乐欣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进.20世纪和声中的个性写作风格与共性思维基础. 3.肖邦还喜欢通过减七和弦进行转调及快速地进行一系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列的转调,或是一系列的变化音的经过句,根本没有任何真正 (编辑高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