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I XUEYUAN 2014年第4期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许新华新疆博乐市第八中学 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创新 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成为一切学 科所追求的高层目标。语文是国语,也是工具学科,语文教 学中更需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为祖国的发展造就 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提出新的讲解等。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最能体现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同 则材料,同一个题目,“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各抒己见, 一大量的创新人才。 一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的氛围 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前提。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 敢想敢说敢做、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敢于标新立异, 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 强烈的思维判断性。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和求异精神被束缚 住了,生活在这也不准那也不能的训导声中,创新力必定无 从谈起。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善于激发求知 欲,鼓励创新,不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讲是神圣的权 威、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 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 极,学习没有主动性,思想僵化,因此,毫无创造力可言。 真理是越辩越明,世上没有绝对永恒的真理,任何人都有发 现真理的可能。如果总是跟在别人的思维后面,不敢求异探 索,那就不会有什么创造.1生成果了。每个具有现代化教育理 念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无不借助语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 主动地去读解课文,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鼓励学生求异、 创新,就是培养学生勇敢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没有现存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可循。进行创造 性思维活动的人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驰骋,可以从一 个思路跳跃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突然闯入到另一种意 境,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 师可以利用作文教学,针对某一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发散 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引导 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思维的多维性,减少思维的 单向性,拓宽思维的广泛性,发展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 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一来,以后学 生写起作文来就再也不会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了。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始终有想象的参与。一个学生, 不管他学习成绩有多好,掌握的知识有多丰富,但如果缺乏 想象力,他就只能是原原本本地完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只 能是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希望可 言。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大 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补充课文情节中的空白,意念上的 省略,也可以改组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还可以对 一11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文教学中,除了观点正确、切题之 外,要鼓励构思新颖、见解独到的文章,鼓励标新立异,如 多角度思维立意,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对习以为 常的事物和见解,从侧面、反面、横向、纵向或其他角度思 考,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写出富 有时代感、有创新的作文来。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 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勇敢、 谦虚、韧性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 韧性,这是使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行创 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 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 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 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 难而上,苦学终成。通过解析这些事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 时,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 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与挫折,拼 搏进取,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造个性,人的创造能力的提高 才能有可能。 五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更能充分展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 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如定期交流读 书心得,指导学生办墙报、手抄报或者班刊。此外,还可以 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等等。 六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善于根据汉语 言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幻想,抛开教参的框 框套套,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阅读理解,形成 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中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 用独特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 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 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 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知识的全过程,多渠道、多角度 分析,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反馈、反思、迁移等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要将一切学习 活动和“怀疑”、“发问”、“创新”挂起钩来,这样才能培养 起学生的怀疑和发问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