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院
摘要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的多样化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多样化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借鉴美日两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必须构建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的衔接方式。改革学位授予制度、打破研究生教育的封闭性、构建多样化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形式是重要的突破口。
关键词 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收稿日期 2010年2月
作者简介 杨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本文所探讨的!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指本科生教育通向研究生教育的路径或路径选择。这种衔接包括单轨的衔接和多轨的衔接。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单一的衔接方式不利于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多样化的衔接方式则反之。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研究生教育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如何才能更好实现我国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目标?本文从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入手,探讨美、日两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为我国更好地实现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目标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多样化的需要提供借鉴。一、美国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方式在20世纪以前,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不受重视的,本科教育处于主要地位。1894年美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首位,进入20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研究生教育不断分化,从而使得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的多样化开始出现。由于适应各方面高度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不仅广泛开设文理学科,而且也开始普遍开设专业学科。农业、商业、工程等专业学科都开设了具有[1]
很高应用水平的研究生课程,并且发展迅速。二方式、实现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高校内部,扩展专业学位和专业学院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到20世纪50年代,在专业学科方面授予的博士已占全国博士的1/3以上,而一流大学中,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专业学院也不断扩展。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设有10所研究生院,包括文理研究生院和9个专业性的研究生院,即医学院、哈佛牙医学院、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哈佛神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哈佛设计学院。其中文理研究生院设置于文理学院内(文理学院由哈佛学院、文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部组成)。文理研究生院主要进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其他的9个研究生院是专业学院。设有学系的某些专业学院也招收本科生,本科生毕业后若继续深造则被培养成该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并授予科学学位;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则是文理学院或其他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在这些专业学院接受研究生教育,被培养成该专业的实际专业工作者,并被授予硕士以上的专业学位。由此可知,本科生毕业后既可以进入文理学院接受学术型的研究生教育,亦可进入专业学院接受高级职业训练。!第一流美国大学的三种功能以三种方式发展:在某些方面与英国自由教育类似的自由教育差不多全部保留给本科生阶段;专业训练安排在专门化的专业研究生院;科研功能主要在文理研究生院[2]
以内实行∀。战后,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关系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如何扩展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很多企业也具有授#73#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予研究生教育学位的资格。美国众多进行开发型应用研究的隶属于企业的研究所都具有培养研究生、授予学位的资格。1987年,美国已有21个工业研究所可授予研究生学位,其中包括兰德公司、[3]纺织公司等。1976年,日本通过∃学校教育法%,规定在大学教学和科研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大学可不设系,只设研究生院,改变了日本研究生院一向依附于本科系的做法,使设立独立研究生院成为可能。1989年对∃研究生院设置标准%进行修订,提出了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新设想,包括设置独立的研究生院、联合的研究生院、教员养成的研究生院、技术系统的研究生院、医学与齿科研究生院等。其组织形式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校内配备专职从事研究生教育的教师及专门的教育设施,如北陆先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其二,大学与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如日本综合研究研究[8]生院大学,它也是协作型研究生院的一种。独立[9]的研究生院大学至2005年已达14所。所以,美国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形成了两大类三小类衔接方式。所谓两大类指本科生既可通向大学、亦可通向企业获得研究生教育。但是两大类不是绝对封闭的:第一大类是以大学为主体,企业协助;而第二大类是企业为主体,大学协助,企业可聘请大学的教授协助等。而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包括传统的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性研究生教育。二、日本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方式日本的研究生教育最早产生于!明治政府∀时期,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帝国大学令%,创立东京大学,并于其中设立大学院,揭开了日本教[4]育史上研究生教育的第一页。二战后,研究生教随着研究生教育职能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2002年文部科学省的咨询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关于在研究生院培养高级专门职业人员%的咨询报告,建议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要重视培养高级专门职业人才,并建立!专门职业研究生院∀。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颁布了∃职业型研究生院设置基准%,这种新型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学校###!专门职业研究生院∀应运而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企业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中,企业甚至具有主导地位。日本的企业拥有大量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其主要关注应用研究和技术的开发工作。在其进行应用开发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大量应用型研究生。比彻姆和鲁宾格在∃日本教育%中指出:!得到科研成果支持的主要日本企业一般更喜欢在企业范围内部提供相等的研究生训[10]
练∀。而且,日本的博士学位授予分为课程博士育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本文主要探讨二战后日本的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1947年文部省制定了∃学校教育法%,明确规[5]
定四年制大学可设置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的目的是教授与研究学术理论及其应用,穷究其奥义,[6]从而为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1949年,大学基准协会评议员会通过了∃研究生院设置标准%,研究生院的构成单位是研究科,研究科设在系里。在二战后重建研究生教育初期,研究生教育更多地被看作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衍生,研究生教育一般附属于本科生的系而进行,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也是一种单一的衔接方式。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6年,全日企业界组织###经团联发表了题为∃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技术教育%的报告,呼吁改革高校的科学技术教育,要求政府拨款促进大学科学技术科系的扩充,发展理工科研究生院,加强研究生院的科技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专业科技工作者和高级技术人员。此后日本大力发展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并且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更强调职业教育,从1955年至1970年,工程学硕士增加了八九倍;此时日本设置了大量只有硕士课程的研究生院。60年代以前,日本还没有一所只设硕士课程的研究生院,到70年代中期,这类研究生院已达82所。[7]
和论文博士两大类。课程博士主要通过在大学接受教育、修习课程、完成学位论文而获得博士学位;而论文博士则主要通过提交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或科研成果即可申请获得博士学位。日本论文博士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博士学位申请者是在企业的研究所或实验室做研究,从而通过科研成果申请博士学位。根据日本文部省∃大学资料%,1985~1987年度,日本的课程博士学位授予数为10016[11]
人,而论文博士授予数为15874人。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日本的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既可通向大学,亦可通向企业。#74#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的国际比较
而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使得日本的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颇为多样。三、借鉴与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也迅速扩大。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数据,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1982年共招收研[12]
究生43325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探索。目的应该统领手段和方式。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日趋多样化,从而也必须具有与目的多样化相对应的手段多样化。利用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力量,构建起我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分工明确、多样化、合理的衔接方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更好的实现提供前提性和必要性条件。2.改革学位授予制度,打破研究生教育的封闭性。从研究生教育产生至今,世界各国的研究生教育目标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目标从培养科研人员与高校师资扩展到同时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高级人才。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最重要的职能,对于高级人才的培养高校更要承担起应有职责,更好地实现其职能。然而,伴随研究生教育目标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去完成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对于高校来讲,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必须打破研究生教育的封闭性,研究生教育应走出高校,使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不仅仅在高校。改革研究生教育的学位授予制度,是打破研究生教育封闭性、使研究生教育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位授予主要指向高校和国家的科研院所。然而,伴随高校有限能力和无限责任之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必须通过改革学位授予使研究生教育不仅仅在高校中进行。美日两国研究生教育学位授予的做法有可借鉴之处。美国有众多企业具有学位授予权,日本亦然,而且,在日本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当然,我们不能仅仅限于看到和学习其形式,更重要的是吸纳这种形式的内在理念,打破研究生教育的封闭性。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能否将学位授予权赋予企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3.构建多样化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为实现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多样化提供基础。就高校自身而言,实现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多样化的根本在于建立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始建于清末民国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是依托于本科的系建立起来的,这种建立方式是以学科规训理论为依托的。学科规训理论以知识探索为中心,它要求教育组织结构的建立应围绕学科建设和知识探索进行,这就使得研究生教育成为生招生规模不断上升,2007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12人,其中博士生58022人,硕士生360590人;在学研究生1195047人,其中博士生222508[13]人,硕士生972593人。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类型多样的高级人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年#201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和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和以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所以,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1.建立分工明确的、多样化的衔接方式。实现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的衔接方式并非是很好的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充分条件,但至少是一个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较为单一:从组织体系上来看,本科毕业生可进入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接受研究生教育;从类型来看,本科毕业生接受的研究生教育大多为学术性研究生教育。近几年我国通过扩大专业学位的授权点规模来扭转这种单一的衔接方式,但是本科毕业生通向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仍为主体。据了解,2010年全国硕士生招生中各招生单位要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的比例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14]。然而,在已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授权点扩招可能带来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必然会带来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已有培养模式的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所以,单从专业学位的扩招来拓展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方式,并想以此更好地实现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并非长久之计。所以,我们必须从更长远和更宏观的角度去#7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伸,受到本科生教育的束缚,也导致了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的单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虽然进行了不少变革,然而系所一体化仍是主体。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多样化是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多样化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应该更多地发挥高校自身的能动性。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主要是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而建立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在研究生教育初期非常有效。然而,伴随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复杂化,必须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发挥高校的能动性,充分利用高校内部以及社会资源,实现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而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形式,为实现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方式多样化提供坚实基础。注
释
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版。
[4]朱永新、王智新:∃当代日本高等教育%,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
[5]刘晖:∃二十国研究生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版。
[6]梁忠义:∃战后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7]吴宏元、郑晓齐:∃日本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及其特征分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10期。
[8]王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
[9]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
研和研究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杨颉:∃日本论文博士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0
期。
[1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1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8%,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8年版。
[13]刘晓艳:∃天津:2010年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扩招%,ht
tp:∋www.jyb.cn/ky/kysx/200909/t20090922_312276.html,20090922.
[1]符娟明、迟恩莲:∃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2]伯顿克拉克编,王承绪译:∃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浙
InternationalComparisonontheCohesionBetween
UndergraduateEducationandGraduateEducation
YangYuan
Diversifyingthecohesionwaysbetweenundergraduateeducationandgraduateeducationisanecessaryconditionofachievingtheobjectiveofgraduateeducationmanifold.Onthebasisofreferringtothecohesionsbetweenundergraduateeducationandgraduat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andJapan,thepaperproposesthatChinashouldconstructvariouswaysofcohesionbetweenundergraduateeducationandgraduateeducation.Reformingthedegreegrantingsystem,breakingtheclosureofgraduateeducationandconstructingdiversegrassrootsorganizationsofcollegegraduateeducationareimportantbreakthroughs.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