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3-02-26 来源:乌哈旅游
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

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在全体人口中,智力水平是何种状态分布( ) A.偏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

A.认知活动 B.情绪反应 C.价值观念 D.心理倾向 4.

第 12 题 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的是( )

5.看到一个苹果,它的形状、大小等属性都会在人脑中同时得到反映。这种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7.

第 4 题 根据课的任务把课分成两类即( )

8.我国倡导的“三结合”教育是指( ) A.课内、课外和实践教育三结合 B.教师、学生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D.国家、地方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9.规定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

第 30 题 对宣传戒烟的理由与忠告,吸烟者可能做出的反应:“我根本不相信。”这属于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的( )

12.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 )。

A.3岁至5或6岁 B.18个月到3岁 C.6岁持续到12岁 D.出生持续到大约18个月

1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 A.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各科教学

14.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 ) 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暗示

15.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是( ) A.愤怒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16. 西方学者罗森塔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期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

A.教育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社会关系

17.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 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 D.运动竞赛

18. 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9.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20.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

A.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C.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D.再造思维、创造思维 二、填空题(20题)

21.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22.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23.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24.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25.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26.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7.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8.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9.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30.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31.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2.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3.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4.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5.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6.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37.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8.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9.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40. 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三、论述题(5题)

41.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42.现在德育工作存在模式化、成人化等问题,实际效果差,请根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德育原则,谈谈如何改进。

43.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44.试述如何促进问题解决。

45.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四、论述题(5题)

46.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47.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48.试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49.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50.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年轻的黄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黄老师想,肯定是抄写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明显提高。黄老师逐渐意识到,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需要改进。通过思考,黄老师向学生宣布了“新规定”:老师不专门布置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在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习字方法。除了抄写外,有的学生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有的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有的学生采用组词、造句、编顺口溜的方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有下降,还大有提高。 [问题]请用“巩固性教学原则”的相关原理分析案例中黄老师的“新规定”出台前后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

五、辨析题(5题)

5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52.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53.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54.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55.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六、(5题)

56.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57.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________冲突。

58.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试论述如何促进问题解决。

59.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

“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 “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为什么?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60.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相对满足后即出现尊重的需要。 参考答案

1.CC

[解析] 在全部人群中,智力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这种分布状态,统汁学上称为:常态分布。 2.B

现代生产需要扩大教育范围,工人阶级为争取教育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一切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3.D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4.C 5.B 6.B 7.A 8.C

9.B癸卯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它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10.C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的两大流派之一——现代教育派或进步教育派的基本主张。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杜威,而且还要知道他的主要观点。 11.B 12.A 13.D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的全部工作中占的时间最多,德育通过教学活动渗透到学生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14.C

15.D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可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状态,其中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16.C 17.A

18.B 本题主要考查气质类型的含义,应抓住每个类型的主要特点,做到举一反三。在四个类型中,特别要注意多血质与胆汁质的差异。胆汁质具有急躁、易冲动特点,而多血质则具有灵活易变化的特点。

19.A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20.C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21.壬寅学制

22.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23.混合课混合课 24.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25.认识

26.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7.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生活化生活化 30.社会 家庭

31.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2.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 33.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4.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5.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6.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7.识记 保持

38.强制性强制性

39.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40.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41.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2.(1)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含义,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品德现状,因材施教,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贯彻的要求:第一,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思想的特点;第二,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三,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4)之所以出现成人化、模式化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遵循这个原则。 要把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回答完整,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做一些分析,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43.(1)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

②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③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如地运用知识,它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

⑤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2)结合实际分析论述。

4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式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能力、气质、性格)。 举例说明。

此题不难,答题要点明确,但要注意举例说明。

45.(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智力活动原型的确立过程实质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建立原型有两种途径:分析专家的口语报告;进行“心理模拟”。(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6.(1)直观教学的合理应用。三种常见的直观教学形式根据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结合选用。

(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①根据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度,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要保证教室里的充足光线。

②根据同一感觉相互对比的规律。教师讲课要注意扩大差别,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感知。

③根据感觉适应的规律。教师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根据需要,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方法。

④根据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要发挥各种分析器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⑤根据长期实践活动对感受性变化和影响的规律,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教师的感受性得到相应提高。

⑥根据知觉具有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学中要重视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利于学生选择,获得清晰的感知效果。板书要注意间隔,合理布局,讲课或朗读要注意正确停顿和间歇,把零碎的材料和内容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便于学生整体知觉。

⑦根据知觉具有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要善于利用恒常性(心理定势)在解决问题和对待学生时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

(3)提高师生双方的社会知觉能力。即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避免“晕轮”效应,防止“刻板印象”。

47.应结合实践论述,论述时要把握以下要点: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班团组织的专题集会、文艺、体育等活动。

48.(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9.(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

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

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

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七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 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恢复认知平衡: 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

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50.(1)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2)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③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④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案例分析:在“新规定”出台之前,黄老师对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巩固方式单一,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既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新规定”的实施,表明黄老师已经较好地理解、把握了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要求,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1.正确。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52.错误。

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

53.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成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涵义,因此是错误的。

54. 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解析】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对于条件是什么,考生一定也要清楚有三点内容。

55.正确。

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间较长,少则数日,长则数年之久。而且它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它并不指向特定对象。

【解析】对于心境这一概念可从时间、强度和对象性三个方面理解。 56.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3)教育和教学的组织力。 (4)自我反思能力。

57.双趋双趋

5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能力、气质、性格)。 (注:本题只举出要点考试时需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因其是论述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能力、气质、性格)。 (注:本题只举出要点,考试时需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因其是论述题)

59.(1)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该教师为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先抛出轮船在大洋中出现故障如何求救的问题,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从解决这一具体问题出发,引申拓展,进而理解经纬线的知识。这一过程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是: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少而精”,起到“点”和“拨”的作用。

③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60.错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相互联系、彼此重叠,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因此,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出现的应该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