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4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VoI_27 NO.4 2006年7月 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m(Mlege JuI_2006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和发展趋势浅探 张国庆 (喀什地区群艺馆,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具有源远流长的独特的民俗文化的神韵以及独特的审美 价值和文化取向。论文阐述了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间美术;审美意蕴;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2X(2006)04—0086—04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 各个方面,构成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的美的 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倾注着劳动 一面。它充分体现了某一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的精 群众个人的质朴纯真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 神和审美倾向。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饱 (一)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 l,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地方色彩 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向世人展示出古老的民间艺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人 术的真谛和现代艺术生命的延续。它以淳深宏富、 们群众。他们来自民间,扎根于民间,从现实生活 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的 中汲取营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文化积 民俗文化的神韵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 淀、习俗风情、地貌环境必然给这个地区的民众意 它包含着民间工艺美术、民间绘画等诸多民间艺术 识、情调、志趣、喜好等提供营养和土壤,并留下一 样式。 定的烙印,使人们主观情感与外界事物同形同构,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出 外界事物情感化、意识化,即“自然人化”。因此,民 现了一股厌恶工业都市的感情倾向,提出了艺术回 间美术洋溢着一股纯朴、浓厚的乡情和自然天趣, 归大自然,从而产生了对原始民间艺术的由衷向 凝聚着某一民族或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 往,他们追求纯朴稚拙的人类童年的情趣,追求原 趣,有强烈的民俗性和共同性。比如,三峡人世代 始艺术的神秘感和真挚的野性,因而民间美术的价 生活在大山大江中,这里风繁物茂,地理环境复杂, 值和份量受到空前重视。本文挖掘多彩多姿的民 生活习俗丰富,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相融,使三峡 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 人逐步形成了合符于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审美 期对更好地保护、张扬民间美术的个性,使其保持 意识,三峡民间美术家用真诚的情感把时代、民族 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能有所裨益。 的精神融合在一起,构建出符合三峡地域文化情致 的民间美术。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 民间美术是由农民和城镇市民在特定的历史 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 条件下创造的属于自己阶层的、特有的文化。它积 驱邪纳祥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 淀着古老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凝聚着千百年来我国 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 各族人们的审美意识,它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与一 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全国各地均有。年画 体,包括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和建筑,渗透在 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而且色彩鲜明,创作手法 民族节令风俗、生活用品、生活环境等社会生活的 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民间浪漫色彩,形成了各自 收稿日期:2006.03—06 作者简介:张国庆(1963一),男,喀什地区群艺馆馆员。 ・ 8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地方风格。 2.题材的开拓性和平民化 求积淀所成,他们深研自然物貌,融人民众精神品 质,讴歌时代生活,形成了符合自然美而又更具有 艺术感染力,气度宏阔,气贯意连,浑厚大气的“力 长期的底层生活,加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民 间美术家们看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 美,故在其作品中也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自然的天 与美”的审美快感,构筑了博大、响亮、兴奋、活跃、 奔放的艺术精神。 有的有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自然环境所 趣之美。飞禽走兽、蔬菜瓜果、劳动休憩都是入画 的题材、画的对象。所有这些都是专业画家很少涉 及的题材。他们正是从这些平凡事物中发现美、挖 提供的丰富自然美熏陶、养育、塑造了劳动人民细 腻、柔情、温和的品格。他们喜欢抒情、柔美、安详、 掘美、提炼美,创造出数以万计的作品。民间美术 家洞察自然物象、民情生活、风俗习惯,发现善美; 托物喻理,晓喻人生,衍生意象,陶冶人们心灵,舒 豁人们的胸怀 思想境界。他们因物移情,缘情发 思,开拓意境,畅意写神,塑造出善和、天真、妙解物 趣的万物生灵的美好意境。如:被誉为三峡奇葩的 “白帝文化”,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装饰、园林 建筑于一体,从外在看似展现夔州文化历史、山川 风貌、民俗故事、峡江传说,其内在为思念、盼归、情 爱、悲伤等“善”意之情的精妙揭示,很有发人遐想 的意趣。题材的开拓性和平民化是民间美术的立 足之本。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风格上,民间美术具有质朴、率真、粗 拙、阳刚、阴柔等美感特征之气的古朴纯厚美。人 们在劳动、生活、信仰、风俗习惯、情感、服饰等方面 仍基本保持着古老民俗风情,用简单、粗糙的生产 与生活工具,用纯朴的思维方式,用坚毅而虔诚的 性格,经受着大自然的锤炼。他们言谈朴实,性情 纯朴、持重,热情好客,讲究礼义,民俗传统深厚。 从广大农村妇女和少数工匠艺人诞生的民间美术 家,有广泛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浓厚的宗教信念,用 粗大勤劳的双手和纯朴真诚的情感编织出古朴、纯 厚、凝重、苍劲的美,把心灵、情感及整个生命注入 作品而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刺绣、剪纸、雕刻等 都展现了古朴纯厚的民俗美。民间美术作品取材 传统,贴近自然;造型随意,简略概括,十分生动;色 彩对比,纯洁明快,直接用原色;构图对称均衡,随 意自然;材料素美,富寓意象征,生动地体现了我国 广大劳动群众亲切、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 的审美趣味。 民间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绎出许多独特 的造型与醇厚深挚的艺术精神。劳动群众在生产 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 象发挥,因而,创作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 大方。 风格上除了质朴,还有充满阳刚之气的刚健奔 放美。民间美术家的情感、品格、审美接受自然条 件与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经过长期劳动、生活、追 对称、精细、含蓄、温馨、和善的审美情趣,崇尚欢 乐、幸福、喜庆、活泼、热烈的民俗美。他们把这样 的审美注入在绘画、编织、装饰、雕刻等中,营建出 自然、柔美、朴实、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清明、柔 和、丰满的美。如开县蓝印花布门帘,图案常有林 木花果、飞禽走兽、龙凤麒麟、鱼类昆虫、日月星辰、 仙山琼阁,以及人物神话等,构图十分精巧,富丽丰 满,生动活泼,印制精细准确,色彩和质料感都十分 柔美,充满了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 1.色彩绚烂,造型实用美观 民间美术以其色彩斑澜、艳丽而赢得广大民众 的欢迎。比如,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 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 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一般 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而农 民画常常把红、黄、蓝、黑、白五种原色,同时体现在 一个画面上,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 艺术的造型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任何艺术都 需要用造型的手段来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 感等。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造型手段和方 法,另外,独特的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宗教思想、感 情气质等又形成了不同的造型特点与审美追求,所 以虽然我国众多的民间美术在材料工具的运用、取 材内容、表现形式、造型手段等方面都十分相近或 相同,但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却各异奇 趣,各具特色。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 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 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 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比如很多农民画,对画面内 容有时有意识地作同向的平等排列,强调局部的平 面化而加强整体运动的节奏。一些民间美术,如蓝 印花布、挑花、刺绣、编织、皮灯影、年画、竹帘画、根 雕、石刻等是运用实用与美观造型的杰作。它们选 材精美,造型生动,细腻传神,寓意深刻,成为意趣 鲜明的民间艺术,具有画外有意,形外有动,动中有 “灵”,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精神的艺术内涵。 2.热烈夸张,富象征寓意 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 ・ 8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 承受到满怀理想的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民间美术原 生形态的创造者便逐渐离它而去。他们开始向往 城市,向往进工厂或坐机关,与Ft俱增地渴望摘掉 味。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 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 结合。如布老虎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 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 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 可爱的审美趣味。 “乡巴佬”的帽子。支撑传统价值的心理基础,因此 受到难以估量的削弱。创造主体的丧失内在地决 定了民间美术的衰势。另一面,人们拖着疲惫的身 躯回到冰冷无情的钢筋水泥方块建筑中,面对着各 类合成物,他们的内心又涌动着对古老而又陌生 的传统文明的向往。 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深 刻的寓意和象征意味。以虎为题材的民间玩具作 品,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 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 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 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 所以,中国现今兴起的”民间文化热”并不是一 种孤立的现象,它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 生的一种现象,是人类内心空虚而致的返自然现 象。民间美术家,一个曾经具有主导地位的庞大创 作主体群,如今正出现边缘化、老龄化、孤独化的趋 势,那些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精神 间美术作品中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 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 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 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民间美 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 信仰、价值观念息息相关的东西,诸如祭祀、起居、 穿戴、器用、装饰、游艺的一系列物品,自然要随人 自身的脱胎换骨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民间美术 的蜕变形态呈现着四个变化趋势。 (一)生态脱俗化 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 “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用凤、牡丹、鱼、莲等 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民间美术 以往民间美术的创造,包括某种造型活动的开 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 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鞋 展或某种造型样式的推出,总关联着比审美要求远 为宽泛、复杂的社会生活意义,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和审美意蕴。譬如,灯彩的扎制迎送,在中国南北 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 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 民间美术家把造型生动,灵捷、活泼、有趣的物 象,经过巧妙构想,营造出舒展夸张、姿态含蓄、喻 意深邃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美术形象,从而揭示 出具有象征吉祥、幸福、如意、欢乐、吉庆、和谐、美 地区多出于“祈子”“祈雨”的社会要求和动机,并按 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它于何时何地开展,它的每 个程序环节、各种造型处理,以至活动中人们的具 体反应方式,都紧扣着“祈子”“祈雨”中心意向,并 以稳定持久的风俗形式固定下来。然而,在持续变 革的现代氛围中,民间美术的蜕变形态Ft益脱出传 满的民俗风情,达到寓情灵动的艺术境界。 二、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势 2O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 统俗套,变得来源广泛,不拘常规。一项政令法规 的传播宣教,一个公司的促销考虑,都可能成为推 出一项活动或制作一件作品的动机。动机的实施 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目的和主题,自由地安排活动 开展的时间、地点、规模和程序,也同样自由地选择 某个门类样式,把握每个造型细节。这样,原先与 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 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作为一 种传统文化形态的中国民间美术,不可避免地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总观百年历史履迹,民间美术随社 会文化变革而呈现了两种基本态势,即原生形态的 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 民间美术交融一体的风俗完全被背景化,诸多原本 习俗规定性很强的物品与样式,如“拴娃娃”“傩面 具”“百衲衣”和“龙灯”“狮舞”等等,都获得很大程 度的解放,都可以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地汇入现代生 活潮流。 (二)功能审美化 原生形态的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实用一审 2O世纪的现代化革命,有别以往那种改朝换 代式的变革,它建立在生产方式和世界观彻底改变 的基础上,使前工业时代所构筑的价值体系紊乱甚 至分崩离析。不断扩展、深入的社会文化变革,以 及对“原始生态环境”日甚一日的改造,深重地瓦解 了民间美术古风承传的基础,以致出现了衰落现 象。 在中国大众对现代化运动从痛苦无奈的被动 ・ 美”的综合价值结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 利性不仅直接地表现为它的物质实用功能,还渗透 到它的审美机制,表现为诉诸视觉形式的,对现实 需要的替代的满足。在与科学世界观和工业文明 88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遭遇中,“实用一审美”价值结构迅呈瓦解之势。 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实惠,使原先多靠“替代性满 足”来对付“匮乏”的百姓,欣喜地发现或现实地掌 握了一种强有力的物质生存手段。民间美术出现 了功能审美化的趋势。一些审美倾向原来较强,或 其功利性侧重精神性而非物质功能的原生形态,其 价值转型显得更为自然流畅,也更为现代人所钟 情。原本就很强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被极大地 强化和纯化。这方面以年画、剪纸、刺绣、蜡染、挑 花、编结、雕塑、玩具、灯彩等,表现得最为突出。它 们作为富有历史感和民族色彩的审美价值形态,构 成艺术商品的特有魅力,商品价值与日俱增。实现 了这种价值转型的民间美术,获得了继续发展的生 机。但是,随着功利价值的萎缩和消失,它也丧失 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重要美学品质。 (三)结构零散化 在前工业时代,影响和支配民间美术活动的观 念是集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统一。在漫长的历史 过程中,作为传统势力的集体意识不断作用于主 体。它不仅在现实情境中通过主体向客体渗透,而 且还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通过主体历史地向客体渗 透。许多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因此被赋予 了包括情感、意愿、知识、评价和理想在内的丰厚的 精神因素,并以风俗为主要载体相对固定并延续下 来。这些符号化了的精神因素和相应的符号形式, 汇成一个社会化意义系统,构成一种家喻户晓的 “集体的契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民间美术创作, 实际操用着一套共用艺术语汇。意蕴的统一性,内 在地规范了民间美术形象构成的一般定式,同时也 为人们的阅读和评价提供了普遍依据。 20世纪移风易俗之势本愈演愈烈。如此形势 下,原有的社会化意义系统随载体的失落而不断分 化瓦解,个人主义乘虚而人,把非集体意识的个人 观点注入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语义结构的深处,从 基础层面解散了统一形式元素的精神之链。由此 引发的蜕变,通过造型结构的零散化显示出来。蜕 变形态的造型结构是肢解状、拼凑状的,缺乏一以 贯之的连续感和完整感。人们从供奉造型中挪出 糖塑面花,从社火傩戏上摘走面具脸谱,从穿戴款 式中截取花样绣片;或者把诸多从原有整体上剥离 的零件断片,错接、杂拼,强扭为一,使之脱离功利 性的统一体而单纯向审美方向发展。 (四)规模产业化 在现代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民间美术经历了肢 解性、分裂性的蜕变。这不仅激活了一些个体作 坊,还启动了许多集约化的专业生产,碎片式民艺 商品的开发在近20年来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现代 商品经济调动起各种方式甚至工业化方式,批量地 复制传统民间美术的碎片来追求自身的实利目标。 这种繁荣造成了原生形态的民间美术的复苏或重 振的假象。其更大程度的实际情况是,某些一度销 声匿迹的民俗事象和相关民间美术物品,仿佛在一 夜间奇迹般地“复苏”。一些号称“文化搭台,经济 唱戏”的灯会、庙会,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这些活 动给主办者留下可观的票房价值和产品订单。通 过民间美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的文 化附加值,增加文化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另一 方面可以带动民间美术的全面繁荣。但是,一切都 止于审美,一切只在艺术形式的层面运作,“实用” 的苦难背景和严峻内涵已经消散。因此,一种放弃 民俗深度追寻的浅表感,一种注重物质实效的笃实 感,一种热衷声色气氛的浮艳感以及一种突出自我 价值的个性感,是蜕变中的民间美术表现于现阶段 的一些品格特征。 三、结 语 呈现新的趋势的民间美术构筑起一道别致的 风景线。弥补工业文明缺陷的迫切需要,势必促使 出自手的创造,极富手工人文魅力和技艺资源的中 国民间美术在蜕变中实现其针对性的调整。目前, 应该认真思考其保护与承传以及“可持续发展”问 题。不能以培养菌种似的封闭方式,来呵护它的某 种原始风貌。这种意义上的保护与承传,无疑已把 民间美术视同毫无生命力和现实价值的历史文物。 大众的相关思考和体行,将在新的文明条件下,通 过针对性的调整和价值立点的转移,使中国民间美 术的基本文化功能发扬光大。在此意义上,中国民 间美术势必作为一种相对社会主导价值的边缘性、 补偿性价值运动,显示它在健全现代人格构成,促 进身心和谐发展,复归人类生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在文化价值。 ・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