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头穴丛刺长留针对卒中后站立平衡
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孔祥璐 沈永进
摘要: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统计分析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 (BBS) 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 (SFMA) 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 (MBI) 评分及步行能力 (Holden FAC分级)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BS评分、SFMA评分、MBI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关键词:卒中;偏瘫;站立平衡功能;头穴丛刺;长留针;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9) 05-0029-03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发展,中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成为患者所面临的主要问
[1]
。运动功能障碍中最重要的平衡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题
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和纳入标准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 (RIND) 、腔隙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③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梗死者;④75岁以上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前庭功能或小脑功能障碍及骨科系统疾病等患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的病例;②治疗中再次出现脑血管意外,病情加重者;③没按医嘱执行或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④实验中发生不良反应而不宜继续进行实验者;⑤患者本人不愿意继续观察治疗者;⑥发生不良反应者应计入不良反应的统计,超过1/2疗程因无效而自行退出者,应计入疗效分析;⑦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常规处理,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中西药物治疗常规:扩血管、降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将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如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等) 、运动再学习方法和传统的运动疗法、言语治疗、物理因子疗法和心理疏导等综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按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康复治疗。平衡功能训练 (按三级平衡渐进原则进行) :①静态平衡训练:如坐位静态平衡训练、站位静态平衡训练、单腿站立静态平衡训练。②自动态平衡训练:如自动转体平衡、伸手触物平衡、坐一站和站一坐转移平衡、躯干重心转移平衡、保护性伸展发应训练等。③其他动态平衡训练:如施予外力患者平衡的保持训练等,在动态平衡训练中,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功
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笔者是各种运动功能的前提。
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脱落4例,实际观察96例。脱落原因为再次中风2例,中途转院2例。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治疗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3~75岁,平均 (66.55±9.23) 岁;病程14~82天,平均 (39.21±24.82)天;脑出血患者8例,脑梗死患者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5~74岁,平均 (65.93±10.01) 岁;病程14~80天,平均 (41.93±26.46) 天;脑出血患者9例,脑梗死患者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意外中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为第一次发病;②发病在2周至6个月内;③年龄40岁以上,75岁以下,男女均可;④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部CT和MRI明确诊断;⑤意识清楚,或意识障碍较轻者,病情基本稳定;⑥Ber 平衡测定≤40分;⑦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2]
基金项目:浙江省建德市医疗卫生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5JYW05) 。
作者简介:孔祥璐,女,硕士,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 311612) ;沈永进,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沈永进,E-mail:mumukof@163.com
·30·山 西 中 医 2019年5月第35卷第5期 能性平衡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进行运动区、感觉区、运动前区长留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针刺选穴:按焦氏头针取双侧运动区、感觉区、运动前区。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穴区常规消毒,选取0.25 mm×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江苏奥珂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向下沿皮针刺双侧运动区上1/5和中2/5、感觉区上1/5和中2/5、运动前区上1/5和中2/5,进针0.5寸左右深,进针后采用快速捻转,约200转/min,留针8 h。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
2.3 意外情况处理:晕针:立即停针,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重者给予抢救;针刺中可出现局部皮下出血、血肿,用热水外敷以助瘀血消散,注意不要烫伤。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所有指标均由专门康复治疗师进行单盲评估,评估时间为上午9:00-11:30。
3.1.1 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
[3]
:评价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把平衡功能从易到难分14项,每一项分为5级,每项最高得4分,最低为0分,分值范围在0~56分,分数越高代表平衡能力越好,﹤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3.1.2 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 (si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SFMA)
[4]
:评价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共有7个大项目,其中共包含17个小项目,每一小项有0、1、2三个分值,分值范围在0~34分,下肢总的分数是34分, 代表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分数越高表示下肢活动功能越好。
3.1.3 改良Barthel指数 (MBI)评分
[5]
: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11个项目共计100份,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独立生活能力越强。
3.1.4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Holden FAC)
[6]
:对患者进行步行能力评定。分0~5级,级数越大表示步行能力越强。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或 t ′检验。二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下肢SFMA评分、MBI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BBS评分、下肢S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8周后,两组BBS评分、下肢S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康复组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
3.3.2 两组治疗前后Holden FAC分级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Holden 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8周后,两组Holden FAC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治疗组提高患者步行能
SHANXI J OF TCMMay.2019 Vol.35 No.5表 1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下肢SFMA评分、MBI评分
比较 (±s,
分) 组别n时间 BBS评分下肢SFMA评分MBI评分治疗组48治疗前17.33±9.7612.78±5.3217.80±6.13治疗后39.65±10.211) 2)23.09±7.091) 2)29.54±3.771) 2)对照组48治疗前17.01±9.8213.35±5.4117.93±5.78治疗后34.96±9.891) 21.30±6.611) 27.90±4.111) 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力更佳。
表2 两组Holden FAC分级比较
组别
n
时间
0ⅠⅡⅢⅣⅤ治疗组48
治疗前
92512200治疗后05915163对照组48
治疗前
8289300治疗后
0
7
18
14
7
2
4 讨论
平衡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站立和行走等活动的保障,受视觉信息、本体感觉、小脑功能等调节,人体平衡的
维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8]
:(l) 正常的肌张力:能支撑躯体并能抗重力运动,但又不会阻碍运动;(2) 适当的感觉输入: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的信息输入;(3) 大脑的整合作用: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形成产生运动的方案;(4) 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使人体能保持躯体某些部位的稳定,同时有选择的运动躯体的其他部位;(5) 骨骼肌系统:能产生适宜的运动,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以上各方面综合作用,使躯体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否则,人体就失去平衡,产生平衡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缺损,产生感觉缺失、视觉缺损、肌力下降、异常的肌张力、运动不协调、异常的姿势反射,影响患者平衡功能,从而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中,平衡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其他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证属“半身不遂”,此名称最早由张仲景在 《金匾要略》 中提出。中风病位在脑,脑主宰着机体的运动功能。正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 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针灸大成》 又云:“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窍,……,百脉皆归于头。”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痰瘀内生,多经络病变。国内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卒
中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疗效值得肯定
[9]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理气化痰、醒脑开窍的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可明显提高中风后遗症的治愈率
[7]
。头针是指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相应刺激区进行针刺治疗,通过兴奋相应的大脑皮层细胞兴奋,进而激活大脑神经细胞,起到调整卒中后偏瘫患者机能状态,促进
肢体恢复的作用
[10]
。头针具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醒神开窍之功。《针灸大成》 指出:“病滞则久留针”。穴位长留针法是指留针时间超过一般普通针刺的留针时间,留针时间
山 西 中 医 2019年5月第35卷第5期 [10]
延长到6~24 h,靠留针时间的增加来维持一定刺激量。
SHANXI J OF TCMMay.2019 Vol.35 No.5·31·
[4] CHEN B,WANG X,ZOU J,et al.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on gait and balance for strok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5,10 (8) :e219-e220.
[5] 李奎成,唐丹,刘晓艳.国内Barthel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应用
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 (8) :737-740.
[6] 高春华,黄晓琳,黄杰,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
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 (4) :351-353.
[7] 余蓝.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
志.2010,29 (2) :88-90.
[8] 南登昆.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9] 郭元琦,陈丽仪,李伟雄,等.针刺背腧穴结合床上功能训练
对脑卒中病人躯干控制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5 (2) :31-32.
[10] 秦黎虹.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2,22 (6) :397-398.
[11] 韩超,孙忠人.运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焦氏头针对偏瘫步态
的临床疗效[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 (5) :26-28.
[12] 汪瑛,朱春沁,陈少飞.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 (2) :56-58
(收稿日期: 2019-03-29)
本文编辑:王福岗
此法对穴位有长时间刺激,利于经气的激发,从而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并以此提高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国内研究结果提示,头穴交叉刺长留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头针,前者的即刻刺激量及长效刺激量能有效改善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
[11]
。而焦氏头针中,取运动区、感觉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区、运动前区的定位相当于大脑半球中央前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主治运动与感觉障碍。
研究结果显示,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现代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步行能力评分,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进而减少卒中后偏瘫患者跌倒的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刘波,唐强,孔妍.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患者运
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 (10):32-35.
[2] 乔柱,袁伟男.S-E-T 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
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 (5) :85-87.
[3] STRAUBE D,MOORE J,LEECH K,et al.Item analysis of the
berg balance scale in individuals with subacute and chronic stroke[J].Top Stroke Rehabil,2015,20 (3) :241-249.
(上接第28页) 要以局部滴眼液为主, 但远期疗效不理想,改善局部症状的效果亦不尽如人意,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
[5]
。时复目痒症,在“十二五”中医眼科学中,湿热夹风证用
大黄;脾虚者,加党参,炒白术。舌苔厚腻者去大黄,加炒白术、藿香、佩兰,健脾醒脾,地肤子清湿热。结膜充血明显,气血瘀滞者加红花、赤芍,丹皮各10 g。通过辨证论治,明显提高了疗效,减轻了药物副作用。参考文献:
[1]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5.[2]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12.
[3] 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15
[4] 宋剑涛,杨薇,高健生,等.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
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 (1):17-19.
[5] 刘玲,周华祥,汪相芮.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进展[J].中
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 (1):68-71.
[6] 赵亚飞,徐黄杰,宋剑涛,等.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双
盲随机对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 (12):38.
(收稿日期: 2019-02-28)
本文编辑:原道昱
选方为除湿汤。在临床中,笔者注意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营养过剩,或因挑食,饮食不节,出现脾
[6]
。笔者所在吴地,多湿热,温热之胃热积或脾虚湿热证候
邪,故临床以湿热夹风证多见。春卡病变部位主要在胞睑内面及白睛。从五轮学说而论,与脾肺关系密切。肺脾湿热内蕴,易夹风邪,致使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目剧痒。故在本病致病因素中,肺脾湿热内滞为本,风邪为标。流行病学统计,在酷热或温暖的地区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青少年多
[1]
。所以,治疗当健脾清肺,清热除湿,正本清源。除风见
清脾饮,出自 《审视谣函》,功能清脾除风,用于脾经风热之风赤疮痍证,其方理非常切合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之湿热夹风证。加减后,减少苦寒之品,健脾固本。白蒺藜、蝉衣祛风止痒。方中路路通,江南民间多用于风湿症,瘙痒症。有人用之于荨麻疹的治疗,疗效卓著。笔者在过敏性结膜炎中配伍用之,确见良效。个别不能接受中药汤剂的患儿,单味路路通代茶,亦有不俗疗效。临证中若无大便干结,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